内容摘要:创业是大学生就业最有效、最积极的方式之一,是地方高校学生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学以致用,把知识转化为现实成果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地方高校 创业教育 创业准备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毕业生创历史新高,加之农村富余劳动力、城市再就业人员,形成了“三峰叠加”的就业形势,更兼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使本来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地方高校应该适时思考以下问题:现在毕业生的焦点问题不只是培养就业技能技巧的问题,更关键的是我们的毕业生缺乏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胆量的问题。
一.创业
1.创业的含义
创业是创业者通过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成立活动组织,利用各种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创造价值的过程。
清华大学科技园主任罗建北教授认为:创业首先是一种创新,包括技术上的创新和理念上的创新;其次创新是一种事业,基本上要经过融资,进入市场商业这一过程。
2.创业的价值
创业是有效的就业途径。有人这样比喻大学生创业:与其1000个人去争坐一个“工作席位”,不如给自己“造一把椅子”。打造创业“椅子”,需要创新、知识、资金、心态和经验等多种“材料”,大学生具有这些“材料”。他们希望创业,那是一种骨子里的冲动与激情;他们希望挑战自我,那是一段用青春历练的人生。有了这把“椅子”,大学生既可“脚不离地”,又能“仰望星空”。前者是说,在“疏导”、“分流”大学生就业的呼唤声中,大学生创业成为就业的一个重要的“路线图”;后者是指圆大学生创业之梦,旨在借此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呵护创业激情,培育创新精神[1]。因此,自主创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大力支持自主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如果全社会都形成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气候,必将大大缓解就业压力,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同时,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实现人生价值。
创业能点亮大学生的人生,成就他们的未来。创业是大学生就业最有效、最积极的方式之一,是地方高校学生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学以致用,把知识转化为现实成果的有效方法。
二.社会发展需要创业
1.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创业
产业结构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和每个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互联接、相互制约的关系。
我国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国未来产业发展将走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将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发展低消耗、低排放的经济,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同时随着国家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不仅要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而且还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这也意味着许多行业退出,新兴行业迅速崛起。职业也越来越呈现高科技化、智能化、专业化的趋势,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条件。
从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来看,初步测算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为13.1:46.2:40.7。在发达国家中,第三产业占GDP的比值一般在70%左右。为此,我国提出了“大力加强第一产业,调整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的产业政策。第三产业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的投资领域,十分适合青年创业,而且成功的机会比较多。
2.严峻的就业形势需要大学生有创业精神
通过《职业生涯设计》课程的讲授,得知大学毕业生供大于求,就业形势十分严峻:2001年高校毕业生114万;2003年达到212万;2005年338万;2007年达495万,2008年创历史新高,达到了559万。2009年突破610万。2010年661万。因此,现在地方高校毕业生的焦点问题不是培养就业技能技巧的问题,而是毕业生缺乏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胆量的问题。
三.大学生具有创业潜能
1.问卷调查说明大学生具有创业潜能
早在2006年,笔者对遵义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06级学生进行“从业意向”问卷调查,其结果是:愿意自主创业的有38%。接着制作了“创业潜能”问卷,对全校进行了抽样调查(856人),结果表明:72.55%的学生有很强的创业潜能;25.6%的学生有较强的创业潜能;只有0.56%的学生缺乏创业潜能。
2010年对贵阳医学院、凯里学院、铜仁学院等学校的部分大学生进行了“创业潜能”、“自信心”、“领导能力”等抽样调查。结果与上述差异不大,其中凯里学院等测试结果是:88.7%的学生有很强的创业潜能;13.5%的学生有较强的创业潜能;没有缺乏创业潜能的学生,只有1%的学生创业潜能较弱。
2.大学生具有创业能力
大学生是全民创业中最具有冲击的第一梯队,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当今的创业必须在知识、技能、科技和资金等要素支撑下才能成功,大学生创业的条件和要素比较齐全,他们创业的成功将会给全民创业起到示范作用。总之,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当今全民创业中最具有冲击的第一梯队,更为重要的是大学生创业的成功,对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大学生创业已经不是新鲜事,国家工商总局在2005年的统计显示,高校毕业生申办个体工商户执照就有5.1万人,投资兴办私营企业的有2.4万人。2008年,南昌市就有265名新毕业大学生在工商局申请办理营业证照,当上了个体经营者,经营的范围有小餐馆、小超市,有电脑维修、汽车维修,还有开画廊的,从业领域非常广泛。
贵州省余庆县的苗族姑娘——杨文(中央民族大学06级在校学生),她创新推出了“56民族特色商品项目”,创办了“56民族综合门户网”和北京文翔伟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于2007年10月参加由团中央全国青联、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诺基亚共同举办的首届“YESPLAN”全国青年创意创业大赛,获得全国金奖,成为北京地区唯一的金奖获得者,并获得数万元创业基金。
四.大学生需要创业准备
1.大学生需要创业意识
时代的发展需要大学生具有创业意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研讨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时提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用人机构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它为学生灵活、持续、终身的学习打下基础。
2.大学生需要创业教育
大学生创业教育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硅谷大批“学生”企业的创立和成功创业有力地刺激和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创业教育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欧美等发达国家将创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一些大学甚至专注创业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并把它作为学校的策略重心和竞争优势。
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我国正式提出了“第三本教育护照”即“创业教育”,要求“把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提到和职业教性教育护照所享有的同等地位”。至今为止,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新概念。这就是说,未来的大学生都应该具备“三本教育护照”:一本是学术性的学历证书;一本是职术性的职业资格证书;第三本是证明一个人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的职术性的创业教育证书。高校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3.大学生需要创业知识
创业知识是多方面的,这里简单谈谈创业计划。创业的计划就是创业者提出的一个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服务,围绕这一产品服务,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创业打算,以描述公司的创业机会,阐述创立公司、把握这一机会的进程,说明所需要的资源,揭示风险和预期回报,并提出行动建议。其内容有:目标的描述和预测;产业背景和公司概述;市场调查与分析;公司如何进行竞争;总体进度安排;关键的风险、问题和假设;管理团队;公司资金管理;财务预测等九大方面。
如:市场调查与分析——“用品不如食品”。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有闻名世界的饮食文化。千家万户的一日三餐,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再加上每年数额巨大的公关招待,食品市场是十分庞大而持久不衰的。食品业投资可大可小,切入容易,选择余地大。
4.大学生需要创业指导
创业指导是指学校对学生就业与创业有所帮助的措施和过程。一是开设《职业生涯设计》课程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创业潜能”的测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胆量,使之认识到创业是大势所趋,只有创业才有出路。
二是开设《创业教育理论与训练》课程,请相关单位配合,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创业筹划专题训练》。邀请一些创业成功人士,为学生举办创业讲座,进行“创业设计”使学生了解创业知识,掌握创业技巧,开展系列“创业模拟”等活动,使学生有亲身感受,以便进入社会后能施展才华。如工科的学生到工厂、公司的相关基地见习、实践,进行创业谋划与训练,提升学生创业实践能力。
注释:
[1]大学生创业实践[M].陈春龙.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
※基金项目:2009年教育部规划课题“落后地区大学生创业指导体系研究——以贵州为例”,编号:09XJA880018;2008年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课题“贵州大学生创业指导研究”,编号:8ZD008。2011年贵州省高校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改革”。
申健强,贵州遵义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教师;曾宪攀,贵州桐梓第八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