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6期 ID: 155775

  

启发式教学运用例谈

◇ 安静 初青艳

  内容摘要: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全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诸多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独立思考,启发智能的教学,而积极地、独立地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则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在日语教学中如何贯彻运用启发式教学,即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起了有关人士,特别是从事日语教学人士的广泛关注。我在大学日语教学实践中通过摸索、学习、尝试,深深体会到:启发式教学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逐步深入 活跃气氛 开拓思路 勤于思考
  
  一.启发式教学阶段
  
  这一阶段是为了深入了解课文内容而做的铺垫。我根据文章所涉及的内容包括作者生平,著名人物、地点及历史时间等背景材料做一简单介绍,同时也可以问一些简单、有趣或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回答。这样做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有利于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有助于课文的学习。
  
  二.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
  
  在精读课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较大幅度的减少教授时间,而着力加强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学生思路,开发学生智力。在每篇课文开始时,针对课文主题和思想内容向学生提出一些思考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推断,得出问题的结论。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或两人一组,对课文大意进行分段讨论,小组代表做总结发言及课堂自由发言的方式完成思考题。在课文长句和难句的教学中,可根据句子的特点对句子的内容发问,让学生动脑思考,根据学生的理解进一步引导,启发逐步深入,解决难点,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记的那种枯燥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思考状态,而不是被动地听讲状态。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他们积极思考,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不同的看法,通过共同讨论,共同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做的出发点就是变教师为主为学生为主,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分析、解决问题,快速阅读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地获得日语语言知识的能力。在课文结束时,应针对课文中出现的某个观点、看法、某种现象,向学生提出几个发人深思的问题,让学生联系实际,展开讨论或辩论。这样既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也自然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使其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不断提高。课文中出现的生词、短语及一些语言点,应待课文讲完后,采取归纳对比,集中总结或在学生布置各种不同类型的当堂即做的练习中,得以解决。这样做可以避免破坏文章的连贯性,避免文章的意思变得支离破碎,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中体会到:要使启发式教学得到交好的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备课要细,准备要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对教师备课要求很高,首先要全面系统地了解学生的日语水平,因人施教,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大量的、非常充分的准备。一定要吃透课文,根据所有教材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和难点,突出重点进行启发式教学。并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做好充分准备,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二)课堂组织要活跃,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上,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教师不能包办代替,不能去扮演剧中的主人公。教师在课堂上要进入导演的角色,讲课时要注意将趣味性溶于知识性之中,活跃气氛,使教学双方都感受到轻松愉快,从而沟通师生之间感情。使学生们在笑声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同时也学到了语言的知识。
  (三)不能把启发式简单的搞成问答式。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认真准备问题应有易有难,先易后难。学生要回答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需要认真思考。教师要积极引导,以达到启发目的,而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
  (四)大学日语精读课由于课时有限,不允许教师面面俱到。因此教师一定要控制好学生回答问题的范围、时间,以及谈论问题的广度和深度,适时而止。
  (五)应注意不可过多地在作者生平、背景等方面花费时间,应尽可能地深入课文讲解的整体规划,即抓住篇章主题,理清行文脉络。
  通过启发式教学的实践,使我体会到它有许多优点:
  (一)启发式教学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把以往被动式学习改变为主动接受学习,学生不再仅靠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而是在必要的记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掌握日语更多的是靠教学对象本身的努力。启发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学的主动活泼,促成牢固记忆。
  (二)启发式教学能够活跃课堂,防止学生溜号。因为问题可能随时降临在某位同学身上,这在一定程度上迫使他们上课注意与教师的配合。
  (三)启发式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它能引导学生在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论与应用的结合。
  (四)启发式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开发智力。注入式教学一般把知识灌输给学生,结果是许多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造成当前“高分低能”和“有文凭没水平”的局面。普遍采用启发式教学会更有利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拓学生思路,养成勤于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①《外语学刊》2006年第2期
  ②《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第2期
  ③《外国语》2007.4
  ④《语言学概论》中华书局
  
  安静,初青艳,沈阳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

启发式教学运用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