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6期 ID: 155853

[ 石红 文选 ]   

以爱触动学生的心

◇ 石红

  我进入有色一中已经有六个年头了,在这里,我走过了自己人生几个重要的转弯口,这里见证了我的成长,也见证了我的发展。回想起来,我更多的回忆都是融注在这片温馨的校园之中的,与同事和学生们共享着难忘的日子。所以,今晚,我要首先感谢大家能借用你们宝贵的时间来倾诉我内心的感受。
  我经常也在思考:怎样才能将爱心与责任心并行于教学之中,两者孰轻孰重,又是否会产生冲突。经过实践得出,我认为爱是教育的首要条件,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为了让学生“信其道”,老师首先要做的恐怕就是如何让学生“亲其师”吧。如何去做?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他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的教育就像是没有水的池塘,一切都是空的,虚的。我们很难想象,一位对学生漠不关心、冷若冰霜的老师能让学生产生想“亲近”的愿望,更别谈“信其道”了。所以,一个“爱”字成了维系师生情感的最重要的桥梁。为了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去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成了必然的要求。
  我们或许有这样的经历,在课堂上不经意间用了一个“不”字来评判学生的努力时,映入老师眼帘的往往是学生满脸的失落、歉疚,甚至是绝望。而当我们脸上带着微笑,轻柔而又坚定地说出“我相信你下次肯定会做得更好”时,我们会真切地感受到学生的感激、信任和壮志豪情。一个笑容,能扫去他们心中的阴霾;一句暖心的话,能驱除他们灵魂中的污渍;一道鼓励的眼神,能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给学生多一些肯定,多一些表扬,多一些鼓励,就是给他们多一些“成功动机”。实际上,生活中的每个人无论是工作或学习总是希望自己成功,避免失败,有所成就。既然如此,我们在教学中何不多用一些“你能行的”,而少用“你不行的”这样的话,是不是学生在学习时就会少一些挫败感,多一点成就感?是不是就会少一些自卑感,多一些自信心?是不是就会从性格的畸变中摆脱出来,更加开朗地面对人生?教师多投入一些情感,多投入一些爱,学生是不是就会在爱的暖流中锻炼意志,铸就坚强的性格?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情感是开发智力、获得知识的土壤和动力。”而我要说:情感更是培养“非智力因素”的第一营养源!所以,我们要以爱心打动学生,使他们开启心灵的窗扉,接受知识,放飞理想。
  其二就是责任。首先,对于教师而言,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是从事教书育人这一职业的关键因素。作为一名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要认识到,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神圣的,既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又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建设者,肩负着伟大光荣的历史使命。有了这种责任心,我们的教师就会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而不是让学生疲于应考,成为应试的“机器”;有了这种责任心,我们的教师就会多一份奉献,少一份索取;有了这种责任心,我们的教师就会多一份微笑,少一份抱怨。正是有了这种责任心,我们众多的教师才会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奋斗在教学岗位上,甘愿作为“人梯”,让孩子们站在自己的肩上,去攀登新的文化科学知识的高峰。
  责任不仅对于教师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对于我们眼前的学生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如果是为了别人和外在因素而学习,必然是不会长久的,我们“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不教”就必然要学生自己会学,那么,建立其责任意识是必然的。本学期我担任班主任工作,从班级组建的第一天起,我就给学生强化灌输一个“家”的概念,这就是我们64人共同组成的集体,荣辱与共休戚相关,每一个人都应该竭尽全力为班级增光添彩,在任何集体活动中,我都会和他们“在一起”。当然集体的凝聚力还要在活动中激发产生,通过活动才能真正加强同学之间的协作精神和对自身的责任意识。
  校运动会上,学生报名的积极性让我感动,各自踊跃举荐,班级的荣誉成为一切工作的前提。有些项目如女子3000米、男子3000米未免人数空缺,有些同学也会挺身而出,勉为其难,跑完全程。当他们跑向终点的那一刻,奋力拼搏的、呐喊助威的、摄影拍照的、胜利拥抱的等等画面汇成了我们共同的心声:为班争光。
  总而言之,在我的教学中,我是以自己的真心、爱心来使学生动心、建立信心,用自己的责任心引导学生明确自身的责任,以换取明日的辉煌。
  
  石红,教师,现居湖北黄石。

以爱触动学生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