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6期 ID: 155804

[ 徐曼 文选 ]   

编辑出版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特色定位

◇ 徐曼

   内容摘要:网络编辑作为互联网飞速发展催生出来的一种新型职业,市场需求与高校供给之间存在较大缺口。本文试图从我国网络编辑市场需求、已有网络编辑队伍质量和高校编辑出版培养现况三方面来揭示供需错位及不足的现状,指出独立学院编辑出版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特色可定位于网络编辑方向,进而分析行“网络编辑之路”的优势,最后提出几条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网络编辑 独立学院本科教育 人才培养特色 优势及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网络、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网络已经成为继传统媒体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大媒体。它的迅速崛起及强劲的发展势头,深刻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编辑,作为网络媒体的“把关人”,读者“绿色网络”的“维护者”成为当下热门职业。然而,传统开设编辑出版专业的高校,多将人才培养重点落在案头编辑、出版印刷技术、发行经济等方面,致使高校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出现供给偏差及不足的现象。
  
  一.市场与高校供给现状分析
  
  网络编辑是一个要求实践应用力很强的行业。对从业人员不仅要求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能够净化网络环境,控制舆论导向,同时还应该具备敏锐的新闻捕捉力,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网络新闻采编技术,更要有良好的信息整合和组织能力。因此,在网民剧增、网络普及的今天,网络编辑队伍的建立与质量的高低,决定着网络文化的安全与绿色与否。
  1.市场需求分析
  据2011年1月CNNIC《第2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权威数据公布,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手机网民达到3.03亿,网民平均上网时间18.7小时,主要应用于信息获取(搜索引擎、网络新闻)、商务交易(网络购物、团购、网上支付、旅游预订)、交流沟通(即时通讯、博客、微博、社交网站)、网络娱乐(网游、网络文学、网络视频)等功能。另外,同报告数据显示,各网站网页数量在深度上有连年增长态势。再者,我国中小型企业互联网接入率已近100%,互联网深度应用水平较高,43%的企业建站(独立建立网站或网店)参与电子商务的角逐。这足可以证明,我国网民群体愉悦健康的网络应用,离不开网络编辑群体的专业运作与维护。而且随着网民数量的增加、网络应用程度的加深、电子商务的不断繁荣,网络编辑人才市场需求会与日俱增。
  2.已建队伍质量分析
  该报告显示,我国现有网站数190余万个。笔者粗略计算,如果每个网站3名工作人员,则行业内,在岗的网络编辑人数就已逾570万人。加之平均每个网站网页数量已达到31414个,单就网页制作与维护、网页信息发布与管理的技术性工作,每个网站运营也不是单凭三五名人员能够完成的。实际仍需要大批量的采编人员,从事为网站提供原创、搜集整合和处理信息,实现网络传媒与网民互动等工作。因此,网络编辑实际在岗工作人员数量远不止之前粗略统计之数。然而,在岗网络编辑人才非专业化现象较为普遍。他们主要来自于传统的编辑、记者以及IT行业。传统媒体从业人员对新信息化的技术应用能力不强,IT行业人才对编辑出版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又欠佳,这些人员都达不到现代网络编辑两方面知识都要强都要硬的实际应用需求。于是,专业的网络人才资源的拥有成为网络媒体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市场中,此类专业人才格外紧俏,争夺也分外激烈。盛大网络集团高薪挖角原新浪副总编辑侯小强出任集团CEO就是最好的实证。整体看来,现有的网络编辑队伍整体质量不高,有待提升。
  3.高校培养现状分析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开设编辑出版学专业本、专科的高校200余所。从其各自培养的重点及开设的课程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偏重文学编辑类。侧重图书报刊、广播电视、多媒体编辑。如南开大学就开设课程:中国文学、编辑出版概学、外国文学、编辑写作、广播电视编辑、报刊编辑等。第二类,偏重现代出版发行技术类。着重培养信息技术、印刷工艺方面的人才。如北京印刷学院就开设课程:数字出版概论、印刷工艺、计算机排版系统等。第三类,偏重出版发行经济类。着重培养图书策划及发行人才。如武汉大学就开设课程:出版发行基础、书业经济学、书业财务管理、书业物流组织与管理等。这些高校虽然人才培养方向各有不同,但总体上都具有偏重传统编印发理论,轻网络、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特点,且鲜有涉足网络编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面对传统媒体编辑人才饱和,新媒体网络编辑人才不足的市场现状,高校培养重点应适时适度的有所调整。
  
  二.独立学院编辑出版专业走“网络编辑”培养特色的优势
  
  独立学院是近十年在我国出现的新生事物,是高校办学体制改革的创新成果。一直具有办学模式独特,管理体制灵活的特点。它作为高校教育的后起之秀,不仅为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极大的推动力,还同时为社会输送与市场接轨的应用型人才。对于网络编辑人才供给错位及不足的现象,独立学院可以率先调整培养策略,涉足网络编辑人才培养,且较之其他类型高校,优势明显。
  1.后起之秀立场鲜明。独立学院采用民办机制,运作资金均由合作者或民办机构自筹,无国家拨款。“自负盈亏、优胜劣汰”的法则,让独立学院在专业设置与培养特色上,尤其重视与市场相接轨。开办热门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有就业,才有生源”,才能实现兴旺办学的目的。编辑出版学专业历来被认为与传统媒体就业相挂钩,进而总被挂上“就业面窄、门槛高、就业难”的帽子。其实随着网络的普及、电子商务的繁荣,编辑出版专业将一改就业难的局面。网络编辑可以在网络传媒、电子商务平台网站,甚至是各类企业自建网站和网店的运作中大放异彩。因此,编辑出版专业只要改变就业观念误区,将网络编辑特色落实到教学中去,不仅能拓宽学生就业面,提升就业率,同时也能赢得更多的考生及家长的青睐。
  2.后起之秀束缚较少。传统开办编辑出版学专业的高校,由于办学重点落在传统媒体人才培养上,师资队伍早已建立,且呈现稳定饱和的状况。这些专业教师,多半具有文学、新闻学、图书馆学学科背景,拥有硕士、博士高学历,讲师、教授中高级职称,科班出身,科研能力极佳,但实践应用能力相对薄弱,特别是新信息技术、网络计算机软件操作上水平较为欠缺。加之,公办院校用人机制的严苛,受限于事业单位编制固定的原因,以进出教师来实现师资队伍知识结构的“与时俱进”,是比较繁琐及不易的;另外,碍于学历要求,又将具有实践应用能力的企业业务能手挡在高校师资队伍之外;如果不靠外力,队伍自行内部消化新技术课程,又恐于实践应用经验不足,教学流于形式,过于理论空洞。因而,传统开设此专业的高校,想转变培养特色,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在教学改革的路程中,也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
  相比之下,独立学院作为后起之秀,编辑出版专业如走网络编辑培养之路,没有“历史束缚”,可运用灵活的办学机制,独特的办学模式,高薪聘请优秀的学者、专业教师,乃至一线优秀业务能手打造自己的教学团队。三到五年的合同制的用工方式和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可以对团队员工进行质量管理,优胜劣汰,保持教学团队“与时俱进”的实力与活力。还可以借助“校校合作”、“校企合作”、“送出去、请进来”等独特的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独立学院编辑出版学专业走“网络编辑”特色的对策
  
  1.打破依赖局面,重新战略定位
  网络编辑队伍的规模和质量直接影响网络传媒的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我国编辑出版教育培养目标与人才需求的错位是导致网络编辑人才质量差距的内在原因。因此,独立学院编辑出版教学改革,就应该彻底改变之前“等、套、靠”依赖上级合作高校的局面,从战略上重新规划和定位办学方向,以实现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这是解决当前网络编辑人才质量差距的根本途径。
  2.落实培养特色,培养应用型人才
  第一,在教学模式改革上。网络编辑是对实践操作应用能力要求很高的职业,传统教育中的“单一”教学模式慢慢向“双元化”的模式转变,有许多学校都与传统媒体进行联合人才培养,如武汉理工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就与长江文艺出版集团签订合作协议,输送学生到集团参与实践。通过共建实习基地和实验平台等方式,实现教学资源优化和整合,从而提高学生的业务实践操作能力。但独立学院应该瞄准网络编辑的培养特色,在实习基地的选择时,重点落在网络传媒企业、电子商务平台或直接面向开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的各类企业。这样定向培养更加精准。另外,可配套采取“6+1+1”(六学期理论学习,一学期专业实习,一学期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这样独特的培养模式,从时间上保证学生到企业参与实践培养的力度。
  第二,在课程设置上。结合市场网络编辑人才实用技能需求及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网络编辑员国家职业标准》,独立学院网络编辑课程应由公共基础、专业必修和选修、方向特色课组成,体现高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宽知识面、强网络技术能力的培养目标。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大课堂实践、实验、课程设计、业务实训、实习等形式比例,加强学生实践锻炼力度。最后,本科人才也还应秉持“术业有专攻,建业更要树人”的宗旨,可设置相应模块给予相应学分,鼓励学生往个性化、创新性、综合素质强的标准发展。如个性发展模块,突出就业与考研的偏差,设置考研复习课程,帮助学生努力备考,顺利升学;素质拓展与创新教育模块,可设置相应的科技创新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文体活动,鼓励学生发展兴趣、参与竞技、增强人际交往能力;职业教育技能教育模块,推荐学生考策划师、网络编辑员等职业资格证,增加学生就业含金量;综合教育模块,就必须设置军训、心理健康、公益劳动、形势与政策、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等项目,从而立足专业教育,培养身心健康、积极向上、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大学生。
  
  第三,在师资队伍建设及管理上。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具有年轻化、流动性的特点。所谓年轻化是指,在职的专职专业教师多半是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年纪轻、网络软件操作能力及接受能力强,但职称普遍偏低,科研水平不高。所谓流动性是指,师资队伍中外聘教师数量较多,常常更换,不便于教学特色的落实及日常管理。因此,要想培养网络编辑特色人才,首先就要注意自身专职师资的引进与培养,以打造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水平相对合理,气质能力相匹配的高效团队为目标,将核心技术、专业实务课程由自己的团队负责,少量聘请外校及企业优秀教学资源,完成剩余的选修、基础理论、概述等课程的教学任务。此外,尽量校企联合、校校联谊,多聘请行业媒体优秀资源来校讲学,或将学生送出去进行实践锻炼,将第一、二课堂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弥补现有师资的不足。对于兼职专业教师及实习基地教学人员管理,也要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及监管制度,加强与他们的联系,保证培养特色的落实。
  网络编辑作为朝阳职业,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行业需求与市场供给缺口较大,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与市场接轨为己任的独立学院,编辑出版学专业选择网络编辑为培养特色,有优势也有挑战。如能坚持落实培养特色到教学中去,与时俱进,必有一番作为,不仅可为市场输送大量应用型优秀人才,填补市场人才缺口,还可净化网络环境,推动我国网络、经济、文化和谐发展。
  
  徐曼,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人文与艺术系广编教研室教师。

编辑出版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特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