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语文教学必须在实践中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素养,探讨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阅读;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习写作;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学习口语交际,进而实现语文教学的社会化。
关键词:阅读 实践写作 口语交际
一.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新课标的精神,体现了中国语文教育坚定不移地“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正处在形成时期的中学生,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美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有这样一句众所周知的名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他把书对人的影响力,对人的心灵塑造说得形象而深刻。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知书达礼”等,说的也是阅读对人的影响。阅读可以反省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形成具有高尚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的现代新人。
1、让学生从阅读教学实践中学习阅读。
传统的阅读教学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是主体。新课标明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我们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阅读教学实践。具体而言,老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鼓励学生质疑,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让学生在“问题驱动”下, “主动介入”,获得由被动阅读转化为主动阅读的最佳心境。从字斟句酌这些浅层次的阅读,到对作品的内容与思想感情质疑的高层次的阅读,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动口、动目、动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另外,对于自读课文也可采用小组分工备课,代表上台当“小老师”的形式,效果也不错。
2、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实践中学习阅读。
如果说上一步是解决学生由被动阅读转化为主动阅读,是让学生明确自己是阅读的主体,是阅读的主人的话,那么,这一步是让学生明确只有将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开展广泛的阅读实践,才能真正学会阅读。新课标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并提出了建议,还给老师和学生留有自由选择的空间。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定期交流阅读心得,共同探究疑问。老师自己要多读书,把自己看书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跟学生交流,向学生推荐,培养学生有选择的持久的阅读习惯,使之爱阅读善阅读,丰富阅读能力。
阅读是个宽泛的概念,阅读需要积累,但决不是简单的阅读材料的堆砌,学生阅读能力的获得需要省悟。众所周知,阅读最基本的方法是整体感知,品味欣赏,获得感悟,于不可言传处通过品读、推敲、咀嚼、反省、涵泳,达到意会于心中。同时,阅读又是终身的事情,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基础。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是的,只有在丰富的阅读实践中,才能领悟阅读,学会阅读的“真知”。
二.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习写作
1、让学生在课内作文中学习写作。
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中学会写作。应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必须通过“教”,达到最终的“不教”。如何教,这里不再赘述,只提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作文思维。大多数学生总感觉中学生的生活单调、枯燥,没有素材可供写作。出现这种感觉,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般都是主观原因,决不能归咎于我们的生活。生活中并不是没有素材可供写作,而是我们的写作欲望未能激发,写作热情未能调动。体悟是作文思维的好方法,体悟即教会学生体察审视感悟自己的内心,捕捉感受,梳理思想。这感受和思想,来自两方面,一是学生自己亲身的直接的体、体察、体会、感觉、感受、感想、感悟,二是通过与周围人的交流或者通过阅读获得的他人的间接的体验、体察、感觉、感受、感想、感悟。激活了思维,再把作文要求与激活了的感受和思想联系起来,或变换或延伸或迁移,灵活处理,必能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
2、在课外练笔中学习写作。
《新课标》明确规定“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7-9年级)。因此,应让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各种形式的练笔方式记录下来。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学生的喜怒哀乐,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是语文练笔的内容。课外练笔不仅能积累丰富多彩的课内写作素材,而且能在练笔实践中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更能在练笔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学习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学习口语交际,教师必须有两个理念:
1、口语交际训练教材化。
意思是说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首先应立足于教材。新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贴近学生的丰富活泼的教材内容,且目标明确。因此,在不同的学习阶段组织有针对性的口语交际训练应有实际的效果。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复述、讨论、评价课文,使学生在细嚼作品魅力的同时培养口头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新教材的“亮点”——综合性学习,更便于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综合性”学习,放手让学生去实践”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形成口语交际能力。
2、口语交际社会化。
意思是说口语交际必须面向广泛真实的社会生活。口语交际社会化,既指内容,又指形式。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引导学生对周围的具体生活,用眼观察,用心感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感受,对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也有自己的认识,学生在作文中针砭时弊,弘扬正义就表明他们有发表见解的欲望。教师组织适当的口语交际实践,无疑能调动他们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去观察体验生活。如教师组织学生深入工厂,搞调查研究,写调查报告;组织学生采访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组织小记者站”、上互联网等,都是口语交际社会化的好形式。只有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通过口语交际实践,才能学会口语交际,才能掌握口语交际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语文实践要沟通课内外、校内外,使语文实践社会化。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语文实践是语文《新课标》的“金钥匙”。
李华,教师,现居山东桓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