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6期 ID: 155788

[ 宋健平 文选 ]   

如何使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 宋健平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过程应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不仅需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而且还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以此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质疑法 讨论法 情感法 竞争法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采用罚学生抄课文、抄试卷等“强制”“高压”手段,此做法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别说陶冶情操了。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成为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和研究的问题。吕淑湘先生指出:“真正掌握一种教法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是生机勃勃的。”从中不难看出一堂好课,课堂气氛应是“生机勃勃的”即把课教“活”了。教学过程是双边活动,不仅需要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而且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为了上“活”语文课,提高课堂效率,我采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
  
  一.质疑法
  
  程頣先生指出:“学者先要会疑。”这就告诉我们学习过程中要带着疑问的思想来学,才能学有所得。质疑即提问题,运用这种方法即可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堂内涵,又给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授课中我选择带有一定难度的课文采用“质疑法”讲授。方法是先让学生预习,把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带到课堂上,学生既可质疑,又可答疑,教师从旁点拨、引导、调控。学生处于青少年阶段,有好奇心也有极强的表现欲和成功欲。有的提问、有的解答,问题提得有难有易,答题答得有深有浅,教师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以恰如其分的肯定。荣誉感、自尊心,使学生萌发了学习兴趣。强烈而活跃的课堂气氛,把那些不爱学或不爱说话的同学也带起来了。此时的老师既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又要适时调控和引导以完成教学目标。
  
  二.讨论法
  
  人们常讲“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课堂教学由不同的教学环节组成,就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羚羊木雕》一文时,在处理练习过程中,我采用了“讨论法”,其中一题是父母逼“我”要回贵重的《羚羊木雕》。奶奶却说“这样多不好”,问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经过同桌商议推举一人发言,观点不一。同意爸妈的说:“应征得父母同意再送。”另一方却说:“爸爸送给我,就是我的,而且万芳仗义,不该要回。”双方继续争执,虽然是送给我的,但东西太贵,不该送人。“东西再贵重也重不过友谊,奶奶比父母通情达理”。说到此处,教师抓住时机点拨、引导,羚羊有价,情义无价。父母逼“我”要回羚羊,没有考虑我的想法和感受,伤害我的自尊。奶奶的观点是对的。学生的正确思维得到了支持。教师及时给予表场和鼓励,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领会了文章主旨。
  
  三.情感法
  
  情感是人的心理机制的中心。语文教学要把思想教育寓于其中,就必须把学生情感充分调动起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溢于海。”语文教学也应做到以“情真意切满课堂”。那么情从何来,从教材中来,从教师对教材的审美体验中来。教师只有将思想感情和作品融为一体,才能更好地向学生传情达意,进而合师生之情与作品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对教师来说,情感的强度越大,卷入的自我越多,越能进入角色,越能达成一种氛围,同时使学生受到强烈感染。
  
  四.竞争法
  
  竞争机制能搞活市场经济,同样竞争机制也能搞活课堂教学。主要方法是“抢答”和“记分”。对一些基础知识如字词解释,文学常识,或简答题,可采用“抢答式”,教师发问,学生回答。此时学生精神集中处于有意识记忆状态,提高了复习效率,增强了知识的巩固率。
  “记分”则主要在讲读课上,如讲《香山红叶》时,我先让学生利用书边旁听,边自己分析。然后,让学生讲,教师公布计分方法,然后分组计分等形式,学生兴趣浓郁,发言积极,唯恐比分落后。讲读完毕后,教师检查,力争背诵,各组课代表比赛,达到了预期效果。
  教学是一门艺术,每一个教师都是一个创造者。那么教师如何组织教学,如何使教学产生一种内在的、持久的、强大的教学吸引力,这就是要求教师调活课堂吸引学生。吕淑湘先生说得好:“如果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方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让我们用这把钥匙引导学生去开启一座知识宝库的大门吧!
  
  宋健平,教师,现居浙江黄岩。

如何使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