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6期 ID: 155851

[ 谭旭东 文选 ]   

读吴远道小说有感

◇ 谭旭东

  黄冈作家吴远道发来他拟出版的小说稿,让我写个评。认识他虽然时间不长,但他对文学的热情与痴心,的确让我感动。吴远道在基层农机部门做技术工作,写作是业余爱好而已,不过,这些年他在网络上很活跃,属于今天所谓的“网络作家”吧。
  读了他的小说,我有一个感觉,就是他的作品都属于底层叙事,写的都是身边的人物、熟悉的生活,甚至可以说有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卑微人事,好像小说就是身边的故事,因此读来给人亲切感。吴远道出身于农民家庭,中专毕业,是从田间地头走进城市生活的业余作家,因此写底层的人物,写乡村生活,写那些卑微琐碎的众生相是自然的事。一位聪明的作家总会从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写起,而且他最拿手的绝活也是写经验,写自身的生活体验、生命感受。所以读吴远道的小说,有些感觉就是他的经历的再现,有些感觉就是他在直观地描绘他的生活足迹、他的所见所闻。
  《农村那片天》就是一篇乡土小说,它讲述一位从乡村考上大学的男孩尹爱侬,大学毕业后因为没有关系,没有门路,在城市里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只好回到家里务农,这对他家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同村的人也瞧不起他,认为他没有本事;后来,他在老支书的支持下,从种植反季蔬菜开始,再开创绿色工程公司,走出了一条带领乡亲致富的道路。当然,他在奋斗的过程中,也遭遇到了以副县长孙建成为头子的乡村恶霸势力的阻挠和打击,最终,尹爱侬在广大农民的支持下,获得了成功,而孙建成也因为贪污腐化而落入了法网。这篇小说颇有“改革小说”的气质,从整体结构来看,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对尹爱侬这位新时代的大学生的形象的塑造,也比较立体的;对孙建成这样的反面人物的言行描写也比较成功,但是性格塑造上还粗糙了一些。另外,如果把尹爱侬与杨依柳之间的情感写得再细致一些,而且把村委换届所突现出的两种人的矛盾冲突写得更加激烈一些,小说的社会涵蕴与艺术张力就大多了。但这部小说已经显示出吴远道写小说的水准了,应该说这篇小说总体上还是值得肯定的,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邻居的孩子》是一个短篇,但这篇小说也给人深刻印象。小说的叙述者是以第一人称出现的,他是一个偷窥者,邻居吵架了,两口子打闹得很厉害,他通过小窗子去窥视人家的夫妻吵闹。他知道,这两口子之所以要死要活地闹,是因为男人比较窝囊,不会挣钱,没什么本事,因此女人就不满意;后来女人有了外遇,于是两口子就离婚了;孩子本来学习很好,已经到了高中了,父母亲吵闹离婚让他很绝望,就离家出走了。故事就这么简单,但都是由这位第一人称的偷窥者听出来、猜出来的。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叙述视角,它既展示了小说给人的好奇感,也展示了小说创作的一种突破性的技巧,那就是小说的主人公其实并不直接出现,而是由叙述者或旁观者转述出来,这是一种有些难度的写作。当然,从内容来看,这篇小说也是一种底层叙述,是一种市民生活的原生态的描绘,也可以用“日常生活叙述”来命名。《圆梦》这个短篇讲述的是一个叫N的作家,他本来没有什么文化,只读到了初中,但由于执着于文学梦,最终获得了一个他梦寐以求的文学奖,还当上了某市文联副主席的位置。但作家在叙述这个梦的实现的过程中,用的是荒诞化的叙述,比如说,主人公穷困潦倒时是如何如何,后来跳出了农门当了文化干部又如何如何,这些都是具有荒诞性的,也具有讽刺性和幽默性。这种语言特点和《邻居的孩子》相比,就比较明显一些,因此具有轻戏剧色彩。《夏副教授》与《圆梦》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得也不错,不过,讽刺似乎更强烈一些。《威力国的课改研讨会》简直就是一篇讽刺小说,它把那些搞课改的所谓“专家”,还有对“课改”本身及当下的教育现状,都做了无情的讽刺与批判。如果说,吴远道小说还有什么值得肯定的精神特质的话,批判意识使他的小说创作具有一定思想高度。
  小说家也好,还是诗人也好,必须具有批判意识。文学所承担的不仅仅是对生活的描绘,对作家自身经验的叙述,还要承担起道义感和责任感。作家对生活与世界的关注,其实就是他对生活与世界的批判与建构。吴远道的小说虽然还不能说臻于完美,但他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小说达到反映现实生活、批评现实问题,并提出一些对人性对世界的质疑,这就值得敬佩。因此,祝福吴远道,愿他在新世纪新的十年再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小说!
  
  谭旭东,鲁迅文学奖得主,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教授。

读吴远道小说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