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作者以饱含忧思的笔调,描述了罗布泊的今昔,揭示了罗布泊消亡的原因,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为罗布泊生态之恶化而痛惜,为人们索取之盲目而痛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从而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学情分析
经过三个多学期的学习,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已经适应了新课程的学习,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自觉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学生也已基本习惯了自主感悟式的教学方式,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内容的赏析应该可以通过自我探究、小组互助合作的形式顺利完成。本文浅显易懂,饱含痛惜之情,适合学生自读。
教学目标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原因。
2.理解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原因。
2.理解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难点
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方法
自主感悟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原来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如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这可谓人间的悲剧。那么,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从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感知
学生快速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关键语句,回答问题:过去罗布泊是怎样的一个地方?今日罗布泊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三、合作赏析
(一)赏析内容
1.罗布泊为什么会消亡?
2.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3.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4.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赏析指导
1.从与塔里木河关系进行思考。2.从文中筛选关键语句即可解决。3.抓住重点片断12-13段。4.结合课文中直抒胸臆的句子进行思考。
四、自主质疑
学生自主质疑,师生、生生合作释疑。
五、达标训练
问题出在近30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罗布泊消失了。
1.文中语句“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有何作用?
2.文中语句“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造成塔里木河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4.由罗布泊的消失,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六、教师小结
罗布泊的悲剧,令人扼腕叹息。罗布泊的惨状,令人痛心疾首。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做一名环保小卫士,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只要我们拥有一颗保护环境的慧心,我确信:天空会更蓝,树木会更绿,河水会更清……罗布泊的悲剧将不再上演。
七、课后作业
搜集一些我们家乡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
荣百凤,教师,现居黑龙江五大连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