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史记·滑稽列传》是司马迁为下层士林所写的传记之一。本文对司马迁作《滑稽列传》的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战国士林的价值观”影响了司马迁的平等观,同时也提出了滑稽人物“谈言微中”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滑稽列传》 滑稽人物 人物价值
《史记·滑稽列传》是司马迁寄有深意的一篇人物传记。《滑稽列传》写了三位滑稽人物:齐人淳于髡、楚人优孟和秦人优旃。滑稽人物的基本职责就是运用种种插科打诨令人发笑的手段让君主开心解闷,他们的社会地位极为低贱:一个赘婿,且受过髡刑;另两个是“优”,他们没有姓氏直接在名字前冠以“优”字。《史记》写的是从黄帝到当代的近三千年历史,其间许多地位显赫的王侯将相可以作为写作对象。“仅以汉代为论,《史记》为之作传的大约只占王侯将相的十五分之一。”[1]司马迁生活在两千多年以前的等级社会,他不去为剩下的那些十五分之十四的王侯将相作传,为什么替这些供人戏弄、被人所不齿的微贱人物作传呢?
司马迁在《滑稽列传》序文中说,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2]
司马迁时代儒家经学已经被确立为国家的意识形态,是最神圣最庄严的指导思想,而滑稽优伶则是最低贱的人物。将最崇高和最低下的这两级放在一起相提并论,这就使《滑稽列传》引起很多人的误会。清人倪思、刘长翁将《滑稽列传》视为游戏文字;清代学者柏秀将《滑稽列传》视为谏书。还有人认为《滑稽列传》寄予了司马迁的身世之感[3]。这些都是对司马迁真实用意的误解,司马迁从六艺的角度来论述《滑稽列传》,体现他为滑稽人物立传的深刻用心。
司马迁认为滑稽人物的谈言微中与六艺大道精神彼此相通:六艺可以从不同途径论述治国之道,虽然在治理天下的功能上各有侧重,但治理的目的是一致的。滑稽人物同样可以“谈言微中”的方式,起到排难“解纷”的作用,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司马迁“谈言微中”的概括,显示出滑稽人物的价值所在。智慧巧妙的谈吐可以左右权利意识,其作用未必让于六艺。司马迁从六艺的角度来论载滑稽,其主要的立意是强调滑稽人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规劝国君。司马迁把滑稽人物讽谕谈笑婉言进谏的智慧以及行为的积极效果,紧密地联系于国家的治乱兴衰之道。淳于髡以一言而罢长夜之饮,优孟以一言而恤故吏之家,优旃以一言而禁暴主之欲,说明他们有益于政治,虽然所言甚小但其指极大,包含着深刻的治国之道。司马迁在《滑稽列传》的结尾赞论中又说:“淳于髡仰天大笑,齐威王横行。优孟摇头而歌,负薪者以封。优旃临槛疾呼,陛楯得以半更。岂不亦伟哉!”司马迁高出于后代封建史学家的地方不仅体现在他能够为地位卑微的滑稽人物作传,更重要的是司马迁看到了滑稽人物身上的“奇伟”之处:滑稽人物至为微贱,但他们却借助特殊的身份“谈言微中”,取得了正面讽谏所达不到的效果。三位小人物因其“谈言微中”的智慧、利国利民的功绩和品德,而得到了“岂不亦伟哉!”的称赞和颂扬。仅仅一个“伟”字显示出滑稽人物是奇伟高尚、令人钦佩的伟丈夫,是治国大道的承载者。
司马迁对于滑稽人物的价值评价,也表明了司马迁确实具有某种程度的“平等”观念。司马迁在情感气质上最接近于战国士林。“他从阅读战国古籍中、从对历史上古英雄旧址的考察中,捕捉到了战国士林文化的风采神韵。他无限向往这个自由创造的相对平等的伟大时代。”因此司马迁以这种平等的价值观作为评价下层士林的标准。“平等观”使司马迁看到了滑稽人物“谈言微中”的价值远远超过了那些毫无建树的王侯将相。因此司马迁舍弃许多王侯将相,而作《滑稽列传》来称颂滑稽人物的奇伟。
参考文献:
[1]陈桐生.史记·滑稽列传四论[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1996,14(48):37-42
[2]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2424-2427
[3]田长山.难得一笑寓意深[J].唐都学刊,1995,11(44):46-47
张茜,河南省轻工业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