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状况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绝大部分教师有较高的师品、师德,做到了身正为师,学高为范,能以较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能以个人的人格力量和较高的精神境界、行为表现来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高校教师在师德方面还存在不容忽视和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教师 师德建设 修养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引下,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生机勃勃,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教师。从总体上来看,高校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状况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绝大部分教师有较高的师品、师德,做到了身正为师,学高为范,能以较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能以个人的人格力量和较高的精神境界、行为表现来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高校教师在师德方面还存在不容忽视和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其一,个别高校领导干部面对生活世界的金钱和权力发生道德滑坡,有的甚至思想堕落,贪污腐败。其二,个别教师职业理想和信念发生动摇,思想偏激,职业责任缺失,敬业意识淡薄。其三,个别教师个人主义思想严重,缺乏协作精神。其四,个别教师疏于自律,师德示范作用欠缺。针对高校现状和未来发展需要,研究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的当下策略,建构和加强高校师德建设体系,既是促进高校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实施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
策略一:爱岗位,敬事业,尽责任
培养教师的核心素质就是要培养高校教师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的素质,就是要培养高校教师职业责任感。这些核心素质既是教师幸福感、使命感和给力感的源泉,也是高校教师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爱岗就是指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业就是指专心致志于自己的工作。一个人,一旦爱上了自己的岗位,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一个人,如果能够专心致志于自己的工作,他就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心尽责。纪伯伦说:“所有工作都是空洞的,除非有了爱;当你们带着爱工作时,你们就会与自已、与他人、与上帝融为一体。什么是带着爱工作呢?就是用你的心织布缝衣,仿佛你的挚爱要穿上这件衣服。就是激情满怀地建造房屋,仿佛你的挚爱要居住其中。就是柔情蜜意地播种,欢喜地收获,仿佛你的挚爱要品尝果实。就是把你灵魂的气息注入你的一切物品,而且知道所有被祝福的谢世之人都在你身边守护着。”[1]教师的工作就是实实在在的爱,有了对工作的热爱,你才能真正献身教育事业,完成用自己的灵魂和精神去塑造年轻学生一代的灵魂和精神的使命。对教育工作的责任和热爱可以让教师获得由衷的幸福感。对于每一个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纪伯伦认为没有对工作的热爱,工作就会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他说:“如果你们漠然地烘烤面包,你们烤出的苦面包只能让人半饱。如果你们不情愿地榨葡萄汁,你们的不情愿就会在葡萄酒中搀杂一滴毒液。”[2]由此看来,不管是那种对工作缺乏热爱的言行,还是那种对工作产生倦怠感的现象,都是高校在培养教师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的核心素质中要重点突破的瓶颈。
策略二:抓廉政,祛铜臭,扬正气
抓廉政,祛铜臭,扬正气,就是要创造良好的高校职业道德环境,就是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重点,推动高校廉政建设健康发展,在高校祛铜臭,树正气,重新回归象牙塔的纯净和圣洁。高校招生和收费涉及千家万户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坚持高校招生“阳光工程”,真正做到招生政策公开、高校招生资格及考生资格公开、招生计划公开、考生咨询及申诉渠道公开、录取信息公开、重大违规事件处理结果公开的“六公开”,力求高校招生公平、公正,并在杜绝招生乱收费、违规录取、中介诈骗三项重点治理上取得明显成效。同时要严禁高校利用招生之机搞不正之风,向考生收取国家规定之外的其他费用。严禁招生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违纪违法活动。建立健全有效的信息公开制度、强有力的内外监督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对违反招生收费政策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留情。高校要预防腐败,就得做到公开、透明、决策民主,让师生员工能真正起到监督作用,这远比简单的上级检查或同级监督更有效。公开、阳光就是最好的防腐剂。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就是“公开”的实践者。2010年,他把复旦大学图书馆的开支统统公布在网络上,甚至连招待费都公布出来。高校廉政建设是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一环。2008年3月31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发表《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一文。文章说:“据统计,2005年以来教育部直属高校纪检监察部门共立案调查300多件,涉案人数共计400人,其中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327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65人。”[3]高校廉政建设的卓有成效的开展,为高校师德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有力地促进了人们对教育这一神圣事业信仰的提升。抓廉政,祛铜臭,扬正气,创造良好的高校职业道德环境,是建构和加强高校师德建设体系的至关重要的策略。
策略三:抓培训,学模范,树形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成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把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岗前培训,严格把好新教师入口关。要认真做好在岗教师的继续教育和终生学习。通过培训学习,使广大教师真正认识到立业德为首、执教品为先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师德与育人的辩证关系,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以此激励教师修身立德的自觉性。中国有着深厚的教师职业道德传统,我们要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挖掘传统的道德资源,注入新时代的内涵,以丰富当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要大张旗鼓地学习像孟二冬一样的模范教师,弘扬先进教师献身教育的精神。孟二冬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坚持不懈地教育学生追求真知、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始终坚守着知识分子应具有的责任、执著、勇气和道义,在平凡间显示出不平凡的品格。我们学习孟二冬,就是要学习他处处以先进性标准要求自己,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他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教书育人恪尽职守、呕心沥血的精神;学习他崇尚师德、治学严谨,为追求学术锲而不舍、求真务实的精神;学习他珍爱生命、坚韧不拔,为战胜疾病不屈不挠、积极乐观的精神。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培训制度,进一步促进教师的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行为,实现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自在到自为的飞跃。
策略四:抓自省,强修养,筑长城
提高高校教师自我修养,构筑教师自我思想道德长城,是建构和完善高校师德建设体系的内在依托。高校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意识。现代高等教育常常和丰富的知识、大量的信息、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的教育观念、思维方式、知识内容、教学方法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高校教师要有现代教育意识,才能接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高校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正确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关系,抵御各种不符合教师身份和角色的诱惑,要精心建筑人格长城。陶行知先生曾在《每天四问》一文中对教师加强自我修养提出过具体明确的意见,他说:“我在不久以前,就提出‘人格防’来,要我们大家‘建筑人格长城’。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4]高校教师既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一些基本准则,又要突出教书育人的社会角色,要精心建筑人格长城,要努力成长为重义轻利、弘扬良好社会风尚的典范。
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全国广大教师提出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5]的殷切希望。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师德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广大青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随着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不断培养和提高,高校德育工作将会更加健康发展,广大高校学生将会更加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黎巴嫩]卡里·纪伯伦.先知[M]. 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4:47.
[2][黎巴嫩]卡里·纪伯伦.先知[M]. 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4:49.
[3]瞿芃.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取得积极进展[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8-03-31(001).
[4]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陶行知全集:第三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471.
[5]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7-09-01(001).
刘国强,河南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