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6期 ID: 155795

[ 童龄 文选 ]   

大学英语教学中语用能力的培养

◇ 童龄

   内容摘要:本文探讨了语用学的相关概念及语用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并为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的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语用学 大学英语教学 语用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更多的是作为一门知识性的学科来教授和学习的。知识性的课程更注重理论概念的讲解和词汇的记忆,具体反映在教学上就是注重语法、词汇和语言的培养,而忽视实际能力的运用。然而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主要的功能在于交际,因此语言教学本质上不同于知识性课程,其最终目的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必须注重语用学研究,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从而培养出适应对外交流和学习的应用型人才。
  
  一.语用学相关概念
  
  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语用学因其本身的目的性和价值性而不同于语法研究,它是关于人类语言本身的研究。在语言的使用中,说话人往往并不是单纯地要表达语言成分和符号单位的静态意义,听话人通常要通过一系列心理推断,去理解说话人的实际意图。要做到真正理解和恰当使用一门语言,仅仅懂得构成这门语言的发音、词汇和语法是远远不够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已认识到语言与语用学的密切关系,英语教学如果只停留在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层面上,学生即使掌握了标准的语言、丰富的词汇、正确的语法,也不能很好地理解语言,更不能进行成功而有效的交际。因此,为了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语言,学习者应在交际中运用语用策略消除歧义,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迄今为止,语言学界对语用学的概念和范畴尚没有统一的见解,但却有一种共识,即语境是语用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一门专门研究语境在交际过程中的作用的新学科。人们的正常语言交流总离不开特定的语境,“这里的语境包括交际的场合(时间、地点等),交际的性质(话题),交际的参与者(相互间的关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信念、过去的经验、当时的情绪等)以及上下文。语境直接影响着人们对话语的理解和使用”(金定元,1992:171)。换言之,要判断某些具体的言语行为是否得体须依据其使用的语境,离开了语境就使判断本身失真或失去意义。语用学的另一核心概念就是意义。何兆熊先生(1987)在他的语用学概要一书中指出:“在众多的语用学定义中,有两个概念是十分基本的,一个是意义,另一个是语境。”从发展的观点看,语用学的崛起是语义研究的发展和延伸的结果,因此可以说语用学是一种对意义的研究。但语用学所研究的意义不同于形式语义学所研究的意义,它所研究的是语言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时体现出来的具体意义。由此可知,语境对意义的作用在语用学研究中十分重要。
  
  二.语用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大学英语教学是多层次教学,是完整的体系,各个教学环节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对教学目标做了明确的阐述:“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使他们能以英语为工具交流信息。”实际上这就是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提出的要求。因此语用学的指导原则应当贯穿于大学英语的始终。
  (一)词汇教学
  我们历来重视词汇教学,但我们一般重视的是词本身的词汇意义(lexical meaning)和语法意义(grammatical meaning)。有时为了说明一个词的意义用法或搭配,会举上几个甚至十个例句,学生则把这些句子全部抄下,以为这样就掌握了该词的意义和用法。至于对该词的语用能力如何,能否在其他类似的语境中理解该词的意义或在说和写的实践中恰当地使用出来就很难把握了。这是词汇意义讲授不全面造成的,所以,在讲解词汇时,教师应考虑到很多单词的使用是有局限的。
  另外,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还应着重于词的所指、词与词之间的搭配以及如何用它在一定情况下组成完整的句子。这里值得提倡的是情境法,而不是定义法教学。教学实践证明,词汇教学结合语用规则会更有利于学生达到用词准确得体。此外,要提高词的语用能力必须讲授词的社会文化意义(social-cultural meaning)。因为语言的使用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化,语言的使用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制约,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使用,可能会有不同的意义。了解了词汇的社会文化意义,有助于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说写出更地道的外语。
  (二)语法教学
  语法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英语的组织规律,从词形变化到连词成句,但是掌握所有词形变化和用词造句的规则并不意味着交际中不会出错。在语法教学中,我们涉及的大多数规则是以形式为主,但在实际的运用中,往往会出现形式与功能不一致的情况,如果我们单纯以语法形式为依据而不根据具体的语境,交际活动就会失败。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仅靠教学中语言形式的讲解和机械性的练习,学生难以掌握。语法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只有在讲授语言形式的同时将与之相关的语用知识传授给学生,才能使他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恰当、灵活地理解和使用语言,避免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如果把语法教学与语用知识结合起来,无疑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英语时态时,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不同时态形式表示不同时间关系,还应该告诉学生在使用这些语法形式时应注意其所体现的言外行为和前提。如进行体是用来表示现在、过去或将来的某个时间正在进行或发生的动作,但进行体还具有解释功能,即进行体可对上文提及的行为做出解释。比如英语中情态助动词的使用问题。教师在讲授情态动词时,不仅要帮助学生区分和辨认其中的同义结构,而且还要告诉学生它还涉及语境,特别是说话双方对前述话语的共知程度、双方的社交背景、双方要给对方留下什么印象等语用问题。如果教师把语用规则融合到语法教学中去,就能帮助学生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达到语法教学的预期目的。
  (三)话语教学
  话语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成功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其中关键在于如何恰当地使用英语,即告诉学生应注意如何说话、何时说话和为什么说这些话。在教学中,传授一些有关言语行为理论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特定语境中的话语,从而使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语用能力的培养
  
  语用学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即研究成果表明: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并不随着语法能力的发展而自然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培养。考虑到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
  首先,处理好应试教育和英语能力培养的关系。应当把培养语用能力列入教学计划,既要注意基础知识的培养,也要注意语言能力的培养。不能过多地受四、六级考试的影响,应当把学生的素质教育放在第一位。
  其次,充分利用外籍教师和图片、英文电影、电视、多媒体、因特网等直观教学工具,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使学生有更感官的印象,接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加强英美文化知识的教学。外语学习者经常把母语的习俗移植到外语运用中,社交语用差别往往导致学生产生不当的言语行为,从而破坏话语交际中的贴切性条件。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不熟悉英美人民的习俗,就不可能用英语进行成功的交际;反过来,越深刻细致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细节,就越能正确地理解和准确地使用语言。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应该注意对文化差异的对比研究,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英语与汉语的文化差异。
  最后,转变师生角色,进入交际互动课堂。转变师生角色就是要让英语课堂由教师的满堂灌和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为积极互动、共同进步的过程。由教学中过多地关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变为更多地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教学要求上由整齐划一变为更多地关注个体差异。大学英语课堂上应把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课内、课外连成一片。课堂上,从不同侧面围绕一个主题,教师能有的放矢、游刃有余地引导学生走进教材并走出教材,扩大学生视野,把以篇章为语言语境上升到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的高度。把听、说、读、写、译等各种语言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语言则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把语用理论引入英语教学之中,使我们的学生了解语言结构的语用功能,掌握言语行为的实际意义,他们就可以按自己的表达意图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兆熊.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1987.
  [2]金定元.语用学——研究语境的学科[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3]管琴.语用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M].安徽文学,2008,(06).
  [4]洪岗.英语语用能力调查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04):56-60.
  [6]何自然.语用学和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童龄,女,武汉纺织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大学英语教学中语用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