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4期 ID: 155665

[ 张金台 文选 ]   

探索班级德育管理之路

◇ 张金台

  德育,作为一门育人的学问,其实质就是一种尊重人、理解人、肯定人的价值、挖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给人以更多选择和创造机会的人生哲学。德育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不但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而且也有利于从小提高民族道德素质,进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一.班主任以优良的品质、崇高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俗话说:打铁全凭自身硬。班主任要用真理和自身人格去激励、感染学生,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班主任言必行,行必果。这种无声的力量时刻鞭策着学生,将会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在遵守作息时间方面,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必须坚持每天提前10分钟进教室、到操场、查早读,没有特殊情况绝不例外。学生会因此深受教育,便会自觉严格要求自己,养成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再如:教师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就不能随便占用体、美、音、班会时间补课,以此达到提高所教学科成绩的目的;要求学生要树立崇高的理想,自己工作上就要兢兢业业,就要敢于开拓进取,不能因一点挫折就唉声叹气。这样,便会大大增强班主任在学生群体中的威信,学生会模仿班主任的人格和道德修养。
  
  二.有的放矢,开展主题式教育活动约束学生
  
  (1)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班主任通过班会、演讲、辩论会、办黑板报、手抄报等渠道,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学生思想境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唱响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为更好更深地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我利用学校每周升国旗的契机,通过唱国歌、撰写国旗下讲话稿等形式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另外,每逢革命纪念日像七七事变、八一建军节、九一八事变、十一国庆节,为抒发对英雄们的崇敬之情我经常举行演讲比赛、故事会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对革命前辈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言语中渗透着祖国花朵的豪言壮语,达到教育的目的。
  (3)开展“班兴我荣,班差我耻,荣辱与共”的集体主义教育。我利用班会、辩论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要求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树立班级的正面形象,以此来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记得课间一次“卫生突查”,因为一名学生机智的拾起某学生的不慎丢掉的纸屑,逃避了检查人员的眼睛,同学们都认为他立下了“汗马功劳”,都投去感激和敬佩的目光。我抓住这个能触及学生心灵震撼的特定环境,进行入心入耳的评价,“同学们,全校卫生检查,检查的是每个班集体,而班集体的卫生又要靠大家,我们的班集体如果人心涣散,就只能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自己管自己‘巴掌’大的地方,全班级的卫生就无从谈起;如果团结起来,它的力量是惊人的,第一名的卫生流动红旗会永远飘扬在我们班。”我要求学生不管做什么样的事情,首先要想到本班的集体荣誉,用本班的集体荣誉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时刻想着为班级做出贡献。这样也就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做人习惯,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质。
  (4)感悟民族精神,在情感、心灵的充盈中获得精神净化。如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为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在那令人悲痛、感动、激情荡漾的时刻,我让学生作文:《我向灾区表寸心》、《灾区的人要挺住》、《灾区的人们,我是你的亲人》等。孩子们的话语让我热泪盈眶。
  
  三.实施体验教育感染学生
  
  母亲节、父亲节的那天我布置给同学们这样的作业,回家大声喊出:“老爸,老妈,我爱你!”记录下父亲母亲的语言、动作、表情,谈谈自己喊出去的心理感受。实际告诉我们:这样的文章感动的令人流泪。
  为了培养孩子养成做家务的习惯,我们专门开展家务劳动比赛,为了能在比赛中获胜,许多同学自己主动实践,如做饭、洗衣服、洗餐具、打扫卫生,从中体验家长的辛劳,进而学会感恩,知道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小学阶段是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候,作为班主任,要遵循道德规律,贯彻德育原则,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运用德育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张金台,教师,现居甘肃会宁。

探索班级德育管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