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我们沉浸在烂醉如泥的传统语文教学中时,新课程改革将课程教学这个被困的“森林之王”从牢笼中解救了出来,语文教学这才以轻盈的步伐不断迈向前方。然而,对于“新课程”这个事物的“新”字如何理解,应该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首要问题,但这个“新”字却不是一篇文章一句话所能概括的,这里我仅从备课方面进行简单的论述。
一.新课程的主导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中突出强调了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和实践性。作为基础科目,语文课程教学又有极强的综合性。随着人文、自然等科学的发展,传统的、落后的语文教学已不能满足学习和实践的需要,注重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呼声越来越高,终于“新课改”应运而生了。此后,语文教学的主导思想不再以传统的段落、中心等俗烂形式为主,而是别开生面,逐渐溶入了情感、美感、人文教育等新的理念,这实际上也是新课程备课中的切入点,即“以文为本”代替“以人为本”的观念转变!
二.教材分析
新课程究竟“新”在什么地方?这恐怕是每一个拿到新教材的教师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新”字贵在教法新、学法新、教材新。
那么,如何理解“三新”呢?实际上,所谓教法新,是指教师在新理念指导下的富有创意的、以学生为本、以能力为本的课堂组织形式、设计理念、设计方案、传授技巧、教学方法等;所谓学法新,是指学生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目标、学习效果等方面的革新;所谓教材新,是指在新课程大纲安排下的教材编排、内容设计、学习要求、问题设计、教学评估等方面的革新。
那么,新教材究竟该怎么上呢?其实,这主要是教学设计重难点的确立、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堂组织形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内容的延伸及创新、教材的裁剪、作业的设置等问题。
三.关于教学设计
在设计教学思路之前,教师实际上需要确定给学生教什么?如何教?怎么样教才算有效?第一个问题实际上是确定教的目标、内容等问题。而第二个问题主要是教学方法、教材的重新编排等问题。第三个问题则是关于课堂组织形式的优化设计问题。虽然新课程形式下的备课思路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寻,一般应注意以下几方面:教学目的要明确;重难点要突出;方法要灵活多样;设计的内容要全面。
四.备课中“大语文”观的树立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大语文”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教师的那种传统的,以识字、断句、总结段意为目的教学形式即将走向没落,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跨学科的知识综合为基础、以参与式等新的教学方法为内容的大语文教学观念。为此,教师已不再是以单纯的使用教材为主,而是不断的给自己充电、不断的进行跨学科的学习,以达到对教材的学习、使用和编写。语文课程虽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但其他课程学不好,同样会影响语文课程的学习。新课程下的课程关系不再孤立,而是相辅相成的互助关系。所以,传统的“各扫门前雪”的教学心态已在新课程中无立锥之地,教师之间应以互助合作为主,这样才能达到知识的整合,才能扎实的备好和上好每一节课,才能真正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
五.敢于突破教材限制
新教材是一种新事物,而新事物所存在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下,才能变得日趋成熟。面对教材的编排体制、内容,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适当的进行取舍,不能一味迷信教材,死扣、照搬教材,导致最终做了大量的无用功。
此外,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突破教材局限、向名家“叫板”的精神,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挑刺”,提高学生对课文的创新认识,使学生在不断的质疑中成长。
要抓住新课程的“新”,必须在备课一这张反映“新课改”的试纸上做好试验,至于备课的其他问题,不断的教学实践与创新定会给它一个更好的回答。
麻昌华,教师,现居贵州松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