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描写和抒情能力,因为有了生动形象的情境描写和自然真挚的情感抒发,学生的习作才能具备应有的文采和丰富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我们也才能够循循善诱地引导他们通过写作来歌颂生活、歌颂家乡、歌颂伟大的祖国,进而达到培养学生高尚情感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写作教学 学生情感 激发启迪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意思是说,自然界的万物,无不可以寄寓人类丰富的情感。而它们一旦被写进文学作品,则成了具有鲜明主观情感的、能借以表达各种情愫的美妙意象。
在被称为唐人七绝压轴之作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诗人李白借助于对孤帆、远影、碧空以及一江滔滔东流的春水的精致描绘,呈现给读者一幅抒情性极强的写意画,将其对老师孟浩然的依依不舍之情,表达得酣畅淋漓,产生了“言虽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前贤的佳作启示我们: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描写和抒情能力,因为有了生动形象的情境描写和自然真挚的情感抒发,学生的习作才能具备应有的文采和丰富的内涵。我在作文教学中一直建议学生多读历代名篇佳作,并要求他们走近作者,走进作品,以把握作者写作时的心情,品味作品细致描摹的意象,感受作品所营造的意境。如:读到《陈情表》,我启发学生去查找作者李密所处的时代背景,体会他当时进退两难的处境,领会他在文章中所表达的对祖母刘氏的感恩之情,然后再结合同学们自己的生活,勾连起他们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受,使得从书本上读到的情感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切身感触,这样的读书,对于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以及美好情感的熏陶,其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对文学的一份钟爱,对写作教学的一份执著,使得我在这方面的努力,一直未曾停歇过,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有一个学生是溱潼人,她对家乡的会船比赛和纵横交错的水网颇为喜爱,我就引导她把心中的那份最爱诉诸笔端。在合理选材和精心构思后,她分别写出了《家乡的会船》和《家乡的水》两篇习作。在习作中,她对会船比赛是这样描写的:“这时的男子汉们,一个个精神抖擞、豪气冲天,手起篙落,溅起满河水花,好像要把积蓄了一冬天的力量全都释放出来。”在《家乡的水》这篇习作中,她写到:“春天的清晨,溱潼小镇及其四周,到处弥漫着的,是那飘忽不定、时涨时消的水气和雾气。深深地吸上一口,湿湿的,甜甜的,绵绵的,其中还氤氲了一丝水藻的馨香。”她在描写之中勃发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较好地展现了里下河水乡特有的民俗风情,表达出了她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让读者欣赏到了情景交融、文质俱佳的艺术美。也正因为如此,这两篇习作先后在报刊上发表,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肯定。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社会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的材料宝库。“五严”规定实行后,学生的课外时间多了,我就带领他们利用周末和其它课余时间到天目山遗址怀古,到溱湖湿地觅春,到板桥故里采风……有一位同学到溱湖湿地春游后即兴写下一首描写并赞美溱湖船娘的诗:“印花蓝布为衣裳,窈窕身段世无双。游客总说看溱湖,却把青眼觑船娘。”这首诗除了能抓住所写对象的特征进行描摹,语言诙谐风趣外,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她把对溱湖船娘的赞美,寄寓于游客的“却把青眼觑船娘”这一传神的细节刻画之中。该诗在泰州市中小学生“知我中华,爱我家乡”诗词创写活动中获奖。
成功的喜悦一旦转化成创作的动力,总会产生很好的效应,写作就成为一件非常快乐美妙的事情了。写景抒情、借物咏怀,已然成了同学们歌咏美好生活的常态。当然,要想通过写作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毕竟是一个艰难、漫长的教学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有信心继续下去,力求取得最出色的成就!
施月琴,教师,现居江苏姜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