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细节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举足轻重。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加强细节的传授以及培养学生关注细节这一好习惯。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教学 沟通
新课程强调:“细节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举足轻重。”所以教学过程中,关注教学细节,把握作者思想内涵,带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是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语文教师在提升语文教学效率的过程中,该如何加强细节的传授以及培养学生关注细节这一好习惯呢?
一.独辟蹊径找细节
在对文本的解读中,我们有时会囿于教参或前辈的经验,有意无意地忽略一些细节,久而久之,便成了教学中的盲点,殊不知,它们恰恰是文章的精神所在。所以,合格的语文教师要巧设细节,扫除盲点。如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我以常被人忽视的“清幽”一词,引领学生揣摩、想象。“贝多芬在清幽的月光下按起了琴键。那么,‘清幽’是什么意思?结合语境说说你的理解。”“就是淡淡的,十分美丽、十分幽静。”“清幽就是清静幽然”“很平静、淡淡的、清亮亮的”。这样的提问,自然地引导学生的揣摩、想象,他们的头脑在揣摩、想象的过程中激活了原本储存的相关信息,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文本,缩短了与作者的情感体验,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词语的真正内涵,又能使课堂有声有色,可谓“一举多得”。
另外,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师要以灵活的教育机智随时调整教学目标,关注教学过程细节,构建真正充满生命韵味的语文课堂。我在讲授《赤壁之战》一课时,当我正在讲周瑜和黄盖巧用策略,火攻曹操,却发现有个同学已经绘制了火烧赤壁的场面。我就顺水推舟让学生创作“火烧赤壁”的连环画,然后师生共同配上简短的文字说明。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语言概括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绘画与表达的过程中,将周瑜和黄盖的勇敢和智慧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一针见血切细节
一堂彰显魅力的语文课,教师要抓住文本中的细节进行探究,切中肯綮,把准脉搏。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去积极思考,让学生阅读探究中与作者直接对话。如在教学《凡卡》时,我设计这样的问题:“在写第一个字以前凡卡为什么要看一下那个昏暗的神像?”问题一出,学生众说纷纭:“因为老板经常在神像面前打凡卡。因此凡卡一看到神像就毛骨悚然。”“凡卡是想求神像保佑”“其实凡卡就是随便看了一下神像。因为天黑,又点着蜡烛,因此神像才显得昏暗。”……学生思维如此活跃、丰富多彩,令我惊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挖掘课文中的细节,关注孩子独特的心灵体验,创造出充满爱意、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生活。
三.真情流露写细节
沟通从心开始。教师要敞开博大的胸襟,与孩子心灵相通,引起心与心的共鸣。父亲节的那天我布置给同学们这样的作业,回家大声喊出:“老爸,我爱你!”记录下父亲的语言、动作、表情,谈谈自己喊出去的心理感受。实际告诉我们:这样的文章感动的令人流泪。
母亲节前夕,孩子们记下了令母亲感动的一幕,有的同学这样写道:今天是母亲节,我准备亲手为母亲作一张电子贺卡。我连哄带骗地把妈妈拉到书房,让她欣赏了我为她制作的贺卡, 妈妈开心极了,脸上荡起了像去年在母亲节上得到我的礼物一样的笑容。此刻,警戒完全消失,母女的心紧紧贴在一起……
一位男生动情地为同学们朗读自己的大作——《献给妈妈的诗》:“妈妈。是您把我们带到这个灿烂的世界上,是您教我们牙牙学语;是您扶着我们迈步走路,勇敢上前;是您手把手教会我们吃饭、穿衣……”
在语文教学中,细节如深夜的流星,一闪而逝;细节又如暴风雨中的闪电,耀眼夺目。看似细微,而细微中表现出艺术;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藏着智慧。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在小小细节中发现大大的教学奥秘和教学快乐!
参考文献:
[1]黄乐静. “多嘴”让课堂更精彩——《西门豹》教学反思[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03)
[2] 梁启英. 简议如何挖掘课堂教学潜力[J]. 成功(教育), 2010,(01)
李耀柏,教师,现居甘肃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