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网络历史小说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再次讲述历史中的人和事,让原先枯燥无味的历史文化知识不断的丰满起来,不断的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和参与历史的激情,正是因为其无可替代的人性化以及互动性特点让其在短短的几年内迅速的得到千万读者的追捧,而其独特的写作方式和文化传播的方法不得不让我们深思,为何网络历史小说会表现出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关键字:文化传播 人性化 互动性
网络历史小说是伴随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类型小说。网络历史小说自从面世,便以燎原之势掳掠了大量读者的发展趋势也说明了这一点。网络历史小说为什么比传统小说更加受到读者的追捧?网络历史小说在宣传历史文化的时候为什么更容易让读者接受?归纳起来原因有三点:1.网络历史小说文化传播的快餐式特点;2.网络历史小说中文化的人性化特点;3.网络历史小说在文化传播中的互动性特点。
一.网络历史小说文化传播的快餐式特点
历史事件对于现代人是一个遥远而又陌生的印象,人们了解历史一般会通过历史遗迹和历史材料,但是这些东西往往都是枯燥的而且冷冰冰的,了解的过程就像是吃惯了新鲜食物再去啃食已经发干发硬的窝头,这是对读者耐心和知识的很大考验。而网络历史小说却改变了这种现状,它把已经发干发硬的窝头重新的加水稀释,用温火慢慢的熬,让它变成了一锅香味可口的稀粥。吃起来方便而又容易消化。网络历史小说就是利用这种稀释的方法让难啃的干粮变成了方便的快餐。拿个例子来说。《史记·吕不韦列传》:
秦王立一年,薨,谥为孝文王。太子子楚代立,是为庄襄王。庄襄王所母华阳后为华阳太后,真母夏姬尊以为夏太后。庄襄王元年,以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雒阳十万户。庄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秦王年少太后时时窃私通吕不韦。不韦家僮万人。
穿越历史小说的鼻祖黄易代表作《寻秦记》的吕不韦:
雅夫人道:“孝文王今年五十三岁,一向体弱多病,此次他却是因吃了吕不韦献上的药致死的,所以无人不怀疑是吕不韦暗下的手脚,只是碍于庄襄王与吕不韦的关系,故敢怒不敢言。唉!吕不韦这人野心极大,手段毒辣,现在各国人人自危,怕秦军很快大举东侵。”
雅夫人续道:“吕不韦长年行商,往来各地,对各国的情势有深入的了解,若给他当权,后果会更严重。商人只讲实利,不顾信义,这样的人进行扩张政策,教人心寒。”这两段都是讲述吕不韦的奇货可居的发家史,《史记》偏重历史的客观性,叙述的态度是冰冷枯燥的。《寻秦记》偏重的是故事性,趣味性。可读性更强一些。他把一个简单的历史事件通过联想和想象不断的丰满起来,本质上还是一个窝头,不过却让它成为了美味的稀粥。
二.网络历史小说文化的人性化特点
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认为:“我确信,每一个人都具有艺术家的禀赋,在更细心的对待自己的感受和思想的条件下,这些禀赋是可以发展的。摆在人面前的任务是:找到自己,找到自己对生活、对人们、对既定事实的主观态度。把这种态度体现在自己的形式中,自己的字句中。”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作家,成为生活的记录者。网络媒体的出现可以说便是为我每个人成为作家提供了平台。那么也就是说文学活动的主体不再单单是作家的专利。任何人都可以敲动键盘,用它记录和创作自己构造的世界。网络历史小说的创作更是这个方面最突出的表现。也可以说是作者在创作的历史小说中找寻自我,找寻自己对于历史的认识看法,更可以认作是作者穿梭于历史与现实的主观态度和人生的寄望。
网络历史小说的创作者不同于历史小说作家的创作动机。历史小说作家创作更多趋向于名誉而网络历史小说创作的前提是经济效益,也就是符合大众的口味,获得更多的订阅。在这一动机的驱使下,网络历史小说创作人群会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是了解历史的具体事实而是怎样在历史大的背景下让历史故事变得更加的生动有趣,浅显易懂。网络历史小说创作人群不是每个人都对历史了若指掌,在他们的创作意识中历史事实是次要的,情节的趣味性才是主要的。因为现代的读者在历史方面的了解优势并不下于一些网络历史小说作者,因为如果单一的是描述历史重现历史。那样的结果便是创作的历史小说无人问津。这与他赚钱的创作动机相悖。所以在以经济效益的创作动机下,网络历史小说的创作更多的不是它的艺术性,审美性。而是在于它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以及人性化的显现。就拿历史上朱元璋的的出生来说。
《史记.本纪》记载: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讳元璋,字国瑞,姓硃氏。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钟离。生四子,太祖其季也。母陈氏,方娠,梦神授药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余香气。及产,红光满室。自是夜数有光起,邻里望见,惊以为火,辄奔救,至则无有。比长,姿貌雄杰,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
而网络历史小说《明朝那些事儿》的记载是这样说的:一切的事情都从1328年的那个夜晚开始,农民朱五四的妻子陈氏生下了一个男婴,大家都知道了,这个男婴就是后来的朱元璋。大凡皇帝出世,后来的史书上都会有一些类似的怪象记载。朱元璋先生也不例外,他出生时,红光满地,夜间房屋中出现异光,以致于邻居以为失火了,跑来相救。从这两段文字我们不难看出历史记载的文字与网络历史小说的语言的区别。史书记载的文字讲究精,准,雅。而网络历史小说的语言更多的是幽默,轻松。用时尚一点的话就是yy。这便是在两种不同动机的作用下出现的结果。史书是严谨的,他的动机便是用真实的文字记录真实的历史;史书是严肃的,也是刻板的,没有一丝一毫的感情,给读者冷血的感觉。而网络历史小说是生动的,里面的人物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它让历史变的人性化,让历史变得有画面感。尽管作品创作的本意不是为了让读者解读历史,但是最终却让大量的读者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了历史。
三.网络历史小说在文化传播中的互动性特点
网络历史小说的创作本身针对的是广大的读者,它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读者的存在。如果没有了阅读者的参与,不要说是网络历史小说的创作了,恐怕很少网络作者能够坚持创作下去。
浏览了大多数的网络小说网,每个小说网站中必不缺少的便是评论区,这就为读者与作者的互动提供了平台。让更多的阅读者参与到小说的创作中来。这就让阅读者不仅仅参与了小说的审美中,同时也让他们加入到了小说的创作中来。可以说这不仅仅提高了阅读者的兴趣和热情,也在很大的程度上让读者与文化的传播形成了一个互动。举个例子:月关的历史网络小说《步步生莲》中有一章写的是苏轼对东坡,章节中苏轼的出现比史实要偏离了一些,于是在评论区中便有一位读者提出了错误并举出了证据:苏轼(1037年-1101年),否定了东坡960年出现。这便是一个很好的读者与作者的互动体现。尽管这位读者对于网络历史小说太较真。
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多是为了获得身心的愉悦,满足自己的心理的需要,因而文学作品的中的个性特征以及文学作品的针对性便成为读者阅读前的重要挑选条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很少有人会希望自己默默无闻。于是在长期压抑的生活中,这些愿望往往被隐藏在内心深处。但是这些愿望便如同势不可挡的洪水,不是一道坚实的堤坝就可以阻挡的,最好的办法便是疏通。
文学接受如果是一种享受的,积极主动的接受过程,我们先不论其到底是消极阅读还是积极阅读,只是就其能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获得心灵的解脱之感便是文学功能的一大表现。文学有雅俗之别,可是不论是雅文学的阳春白雪还是俗文学的下里巴人。他们的根本目的都是让读者去接受和欣赏。如果完成的文学作品不被读者接受,没有让读者获得心灵的愉悦和审美的愉悦。又何谈雅俗文学,以及消极阅读与积极阅读。
四.结语
网络小说从现在的发展趋势来说是不可阻挡的,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如今网络小说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它的地位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提升。毕竟网络文学面对高压力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其网络历史小说文化传播的快餐式,网络历史小说中文化的人性化,网络历史小说在文化传播中的互动性特点,不仅让更多的人接触历史,接触文化时尚,了解传统习俗,更是成为人们缓解精神压力,发泄内心压抑的重要娱乐活动之一。
参考文献:
1.《史记.吕不韦列传》 司马迁第八卷列传
2.《寻秦记》 黄易 第六章
3.【苏】高尔基著,曹葆华等译:《文学书简》上册,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年版
4.《史记.本纪》,《高祖本纪》 司马迁
5.《明朝那些事儿》 当年明月 第一章 童年
许传通,男,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王忠禹,男,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