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4期 ID: 155598

[ 丁玲 文选 ]   

让戏剧之花在语文园地绽放

◇ 丁玲

  内容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戏剧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戏剧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戏剧本身,而是通过戏剧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感悟力、鉴赏力。通过戏剧教育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关键词:戏剧 语文教学 意义
  
  戏剧,是四大文学体裁之一,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学生们也很喜欢。本来戏剧教学在语文教学园地里也该拥有自己的一块沃土,可是在初中语文教本里,戏剧单元安排在初三下册,由于临近中考,大多数教师往往只是速成性地结合课本上的剧本介绍一些戏剧知识,戏剧之花开得并不绚烂。应试教育使得戏剧教学变得索然无味,在许多学校根本没有戏剧鉴赏活动,更谈不上让学生真正开展活动,体验表演戏剧的快乐了。
  重视戏剧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戏剧具有丰富的人文教化价值,学校开展戏剧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戏剧创作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锻炼写作能力。学生们是很爱看影视剧的,很多人也有创作的欲望。我曾在初一年级上学期期末元旦联欢会和初二年级参加校园艺术节时让学生进行过戏剧创作,学生们积极性很高。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主动地向我询问剧本创作的基本常识,积极地从身边发生的事情中筛选可以搬上舞台的故事。当孩子们创作热情高涨时,我稍加指导,学生便掌握了剧本的基本写作格式,明白了戏剧反映的是生活,而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值得反思的细节。学生的创作激情被激发出来了,他们就会认真揣摩情节发展的合理性,注意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写作能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
  其次,戏剧表演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丰富情感。戏剧对于学生来说,最大的乐趣不在于欣赏故事,而在于参与。这是属于他们的舞台,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各种才能,从而体验到专心做好一件事情的充实感和成功的快感。在参与排演戏剧的过程中,他们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在最大程度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们会根据实际的需要不断摄取知识,他们需要更和谐地使用头脑、心灵和肢体,这样,不同的技能就得到了训练。他们会因为进入角色而认真揣摩角色的性格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自身及他人的感情,使自己的感受力变得更强,情感更细腻、丰富,也能从中积累一定的生活知识和为人处世的经验。
  排演的戏剧必须进行开放性的演出,演完以后最好组织学生开展评鉴活动。这样做,学生们会更投入,他们的潜能才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思想的火化才会更艳丽。优秀的戏剧还可以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在校园范围内甚至校外广场演出。这对于锻炼孩子的胆量,增强自信很有好处。
  如果关于戏剧的教学仅仅限于告诉学生戏剧有哪些种类,剧本是什么样的,然后教他们用分析小说人物性格的方法去总结人物的性格特征,那么,学生只是多了解了关于戏剧的基本常识,学生的许多能力得不到提高。语文教师教给学生的,不应该仅仅是语文基础知识。因此,我们应该切实开展戏剧活动,借表演手段达到教育的目的,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生活,增长知识,提高活动能力,提升人文素养。
  戏剧活动的开展需要时间,教师应该转变观念,给学生以自由创作的时间和空间。如果只是在教学活动中加上一点表演的成分或者只是几个同学为校园艺术节之类的活动突击排节目,戏剧教育的影响力是有限的。教学软硬件好、教学理念较开明的学校会安排专门的戏剧教育课程,有自己的戏剧小团体,有专业指导老师指导,还会有定期表演活动。条件有限的学校也可以考虑安排“戏剧活动周”,专设一两周的时间安排戏剧创作、表演活动。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戏剧基本知识之后,让学生分组活动,编演课本剧或者从生活中取材编剧,小组内部成员自主分工,有人编写剧本,有人饰演角色,有人负责导演。大家都参与其中,人人均有收获。
  重视戏剧教育好处多多,身为教育者不要总被升学考试牵着走,应该从“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角度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包括戏剧活动。戏剧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戏剧本身,而是通过戏剧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感悟力、鉴赏力。希望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都热情地投入到戏剧教育中去,使戏剧之花在语文的大花园里释放她的美丽。
  
  丁玲,教师,现居江苏如皋。
  

让戏剧之花在语文园地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