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4期 ID: 155630

[ 冯斌 文选 ]   

作文教学的自我探索

◇ 冯斌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中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使学生创造性写作,在实施过程中贯彻鼓励为主、扬长补短、张扬个性的原则。
  关键词:作文教学 自主合作 探究
  
  学生是作文的主体,作文教学中必须确立“自己写、写自己、自己改、改自己”的意识。然而现在的许多作文教学,或多或少违背了作文实质,出现厌学厌写的现象。学生心如枯井,没内容写;恨之愤之,缺少兴趣;千篇一面,缺乏创新。长此以往,学生又怎能不对作文渐生厌倦之情乃至丧失信心呢?为此,我认为,让学生调换批改作文是切实可行的,能够纠正时弊。
  我笔写我心,用心评作文——自主。我们经常强调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放在指导学生自治管理上,帮助学生形成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创造性自学能力上。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写文章一半在起草,一半在修改。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方法,文坛上流传着不少作家修改文章的故事。而修改又重在养成学习自改作用的习惯。文章不厌百回改,越改越精美。教师应教给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多方面培养学生自改的习惯。
  每接新班时,就教给学生讲评,先学别人作文的优点,再用批判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点,提出改进意见。教师评出优秀习作让学生评赏,与自己的作文比较。对带有共性错误提出来让大家分析、比较,总结出教训,拟定修改方案。然后,重点指导学生独立分析自己的作文,综合同学、老师意见,学习运用人家作文优点,改出高质量的作文。
  柳暗花明又一村——探究。什么文章才算好文章?这是一个很难传授的知识,只能让学生多品味多评价,经过“山重水复”后才能意会,评定一篇文章的好坏,有很大的主观性。也正因为每个人的欣赏趣味、欣赏水平、看问题的角度、价值取向的不同,对一篇文章的评分,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由老师一人批改很容易带有很强的个人主观的片面性。对于一些文章,批阅时连老师也很难下结论。学生通过批阅实践,不仅明白可写作的基本要求,还更加理解了“什么是美文”。他们会指导同学怎样写,自然也就增强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高中生经过几年的写作训练之后,有时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情况。就是说,经过几年的写作训练之后,各种文体的模式套路已基本成型了,但有时一些具体的写法却把握不起来,明知这样写不妥,却又不知该如何修改,此时让多位学生批改,引导其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比如有一次,为了训练学生的观察力与创新思维,我故意布置了一个老掉牙的作文题——秋天。其中有一个同学在作文自批中写道:“本文围绕秋天写了秋天特有的景象,如秋天的晴朗与凉爽,秋天的丰收与繁忙,但又写到了秋雨中树叶的绿,似与要求不符,但这确实是我的所观所感。”于是有同学在互批中这样写道:“本文抓住秋写了不少景象,语言很优美,让人读后仿佛跟随作者也走进了那温柔的绿巷里,但本次作文要求写秋,文中却出现了不少绿,好像给人以春天的感觉。”如此以来,既纠正了学生写作批改中的失误,又交流了写作方法,正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学生互批作文,增强学生的兴趣、新鲜感,也有了积极性。
  天下谁人不识君——合作。与同学交流是学生获得大量新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来源。来自同学的信息常常是父母和老师不知道的。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作文教学都比较强调基础性、实用性和发挥个性、创造性,中考作文在题目、文体方面也越来越趋于开放。
  学生互批作文就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不仅提供了学生一个互助性学习的机会,可以扬长避短,而且同学们又多了一个相互交流、了解、开放的机会。
  指导学生批改时,要注重时效性。批改要及时,不要让学生对此次习作淡忘了,冷却了才去改;要有针对性地改,在评改时要注上鼓励性的语句;贯彻鼓励为主、扬长补短、张扬个性的原则。评改的方法可以选取三人或四人小组互相讨论,共同修改,也可以用面批面改的方法。要求精批,不可泼凉水,否则同学的积极性大为受挫。强调作文记分可因人而异,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为标尺。让学生自批、互批作文和集体批阅,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
  
  冯斌,贵州石阡中学教师。

作文教学的自我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