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4期 ID: 155599

[ 陆菲 文选 ]   

“给力”一词流行原因探析

◇ 陆菲

  内容摘要:语言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社会的进步反映在语言上便是新词新语的出现。网络新词“给力”的流行不仅与网络发展相关,也符合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本文试图对“给力”一词的来源以及语义加以分析,探求其流行的原因。
  关键词:给力 不给力 流行原因
  
  近几个月,“给力”一词迅速走红了网络,铺天盖地的出现在各大网络的文章和大街小巷里。以下是国内各大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
  
  根据百度网对“给力”一词的解读,该词最初源于一个名叫“cucn201”的配音组合在日本搞笑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中文配音版中悟空的一句抱怨:“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湿。”此后“给力”一词一炮走红,并且在2010年世界杯期间被网友广泛使用。可以说“给力”因其言简意赅,形象传神而迅速走红网络。实际上,“给力”来源于我国方言,在莆田方言中是“勤快”的意思;淮北方言中具有加油的意思;在闽南话、海南话中,“给力”就是很精彩、很棒的意思……那么流行语“给力”该如何理解呢?我们来看一些例子:
  (1)整场演出持续了近4个小时,全场笑声、掌声、喝彩声不停,观众都说这次压轴出演的老郭很“给力”。(人民网2010年9月14日)
  (2)导演殷国君说,周立波的“海派清口”深受大家喜爱,极富表演力的他加之尖锐、很给力的幽默语言令众多“波波迷”们倾倒。(人民网2010年8月11日)
  (3)虽然老孟年纪大,但打起仗来却是冲锋在前,毫不示弱,即使遭遇鬼子的严刑拷打也咬紧牙关绝不出卖革命同志。不少网友直呼:“孟大伯太可爱了,太给力了,好样的。”(人民网2011年1月26日)
  (4)笔记本厂商纷纷加快了库存产品的消化,并随着“酷睿i3处理器+新显卡组合的产品”的来临,“不但性能强劲,而且价格相当给力。(人民网2011年2月25日)
  这四例中的“给力”都可以解释为某人或某物与其同类的其他人或事物相比因某一原因更受人们喜爱,给人一种超出想象,很惊喜的强烈感觉。此时“给力”大致相当于“带劲”、“给劲、很棒”等,是形容词,前面常常可以加上“很、太、最、更、相当”等副词来修饰,以强度程度。如前两例是由于“表演很精彩”而觉得“很带劲、很給劲、很棒”;第三例是由于“孟大伯顽强抗敌、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而觉得“很带劲、很給劲、很棒”;第四例是由于“酷睿i3性能好价钱却便宜”而感到“带劲、给劲、很棒”。除了用作形容词,“给力”也可以用作副词,如“激情3.15,给力登场”。
  同时“给力”的另一个常用用法是用作动词,这时候可以看成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通常可以解释为“有帮助的、有作用的”。这种用法在新闻标题中十分常见,例如:
  (5)抗通胀工资是否能“给力”?(《成都商报》11月12日)
  (6)7万个亿了!财政应“给力”民生(《燕赵都市报》11月12日)
  (7)武警官兵“给力”两会(人民网2011年2月14日)
  (8)运城工商给力转型跨越——为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人民网2011年02月25日)
  (9)世界需要中国高铁“给力”(人民网2011年02月18日)
  另外,在实际使用中随着“给力”一词的流行,它的否定形式“不给力”也应运而生用来表示某个事件或某个人带给自己一种很失望的感觉。甚至有网友造出一个新的英文单词——ungelivable(不给力)。例:
  (10)不给力的高考移民现象何时休(人民网2010年11月24日)
  (11)农产品、金属领跌 商品期货不给力(人民网2010年11月24日)
  (12)小品不给力,赵本山“走麦城”了?(人民网2011年02月10日)
  事实上,不仅仅是在网络上,在现实生活中,“给力”、“不给力”这两个词的人气也疯狂上升。它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使用环境也比其他的网络新词相对自由。以前的流行词往往只会出现在娱乐报道,网络媒体中,而“给力”则登上了《人民日报》头条,并且出现在政治、经济、生活等各个领域。如今年春晚小品《美好时代》之后,朱军问大家“刚才的小品给力吗?台下一片欢呼;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主持人何炅在介绍一位男嘉宾时说:对于这位男嘉宾,我们的编导给了一句很给力的评价……”,甚至同学聊天时也会说“给力不给力啊?”“给不给力”、“给力给力”,就是走在大街上,很多宣传标语也少不了“给力”的影子如:
  (13)新年就给力,移动知我心。(宜昌移动宣传语)
  (14)2011春季服装全面上市,给力、给惊喜。(宜昌商业街横幅宣传语)
  (15)给力3.15,我们在行动。(三峡综合频道)
  这说明“给力”一词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它简单、富于视觉形象联想,使表达更具体、更生动传神,能够把人们那种受到震惊后精神为之一振,酣畅淋漓、痛快之情表达出来,符合人们在语言运用上求新求异的心理,容易激发年轻人的从众心理,也满足了人们用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的词语对日常生活中感慨的需要。
  “给力“流行的另一个原因是它的主体并不仅仅局限于一个人或一些人,政府可以“给力”,服装可以“给力”,电脑同样可以“给力”……凡是能够能让人眼前一亮、使人振奋的能给力就给力。
  语言的根本就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交流,而“给力”的流行,正是大众创新能力和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的结果,也是语言富有强大生命力的表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语言词汇的发展必将紧随时代步伐越来越丰富多彩。至于“给力”一词能否进入《现代汉语词典》,成为基本词汇的一员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徐莉.网络流行新语体[J].语文建设,2009,(06).
  [3]刘国柱.流行词“PK”分析J].修辞学习.2006,(02).
  
  陆菲,女,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研究生。

“给力”一词流行原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