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很多时候,语文教学忽视了语文的本真,致使语文课堂严重缺乏互动,缺乏生机,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情感的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才能够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教给学生有生命的语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 生命化教学 方法
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教学忽视了语文的本真,急功近利,疲于应试,致使我们的语文课堂严重缺乏互动,缺乏生机,出现了“一言堂”、“万马齐喑”等令人堪忧的局面。
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我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的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能够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教给学生有生命的语文。
一.激发情感参与,实现有效互动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在阅读教学中我总是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引导学生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多多换位思考,把自己想象成文章中的人或物去经历、去体验。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学生资源之间,实现有效互动。
例如:在教学《赵普》一文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写课本剧,并推选学生代表做评委,对各小组的表演进行打分,要求评选出优胜组和优秀演员各三名。于是,学生们深入地研读课文,共同分析人物形象,讨论表演的台词、服饰,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情境中去。表演前两天,上下学路上,教室内外,我经常发现孩子们在紧张地排练。他们那一本正经地样子,一点都不亚于任何一个影视大片开拍前的演员。课堂上,孩子们活灵活现地动作,滔滔不绝的语言,真是让人惊叹不已。这动情的四十分钟,互动的四十分钟,精彩的四十分钟,它真正属于孩子们。
二.注重培养自信,实现有效互动
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很重要。自信,会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去关爱、激励每一个学生,不断地唤醒、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和学生之间平等的对话,不但有言语的沟通,还渗透着心灵的交融,使课堂充满了“人情味”。学生变得乐于回答问题,敢于回答问题,思维开放,智慧互相碰撞,实现了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我激励的方式很灵活,诸如:眼神赞许、颔首、伸大拇指、微笑、抚摸学生的头等动作;也可用“你真行”、“真棒”、“好样的”等语言;有时还用评选“小能手”,设立“表现奖”、“创新奖”等方法来激励学生。
在《甜甜的泥土》一文的教学尾声,两位同学一前一后站前来表达自己对文题的理解。一个认为文题是说泥土是甜的,另一个认为文题是指母爱的甜蜜。我对两位同学的回答都给予了肯定,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参与讨论,在同学们的一片赞叹声中,他们露出了甜甜的笑容。我相信这种甜蜜会长久地根植在他们心中,并能很大程度上增强他们的自信,留给他们“我很棒”的感受。
就这样,我的学生们在我的关爱、激励中,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聪明。他们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各种教学活动,从而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三.采用多元评价,实现有效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为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着力采用多元参与的互动评价,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全面发展。比如:在执教初中语文第八册《幽静悲剧》一课时,在指名初读后,让其他学生来当小老师评一评,并让他们也来读一读。在范读、赛读时,师生互相评价:教师评价学生,学生也可以来评价老师。在小组互读时,其他同学评价他们小组合作得怎样。在本课结束时,我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你认为这节课自己或别人的表现怎么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并让学生评出本课的“小能手”、“表现奖”、“创新奖”等。
在老师和同学一次次地评价中,他们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在老师和同学的一次次鼓励中,他们有了进步和感悟。孩子们在自己情感的投入中,发现了自我,找到了自我,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感悟了故事,感悟了生活,获得了有益的人生启示。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我们的语文课堂从而充满生命的活力。
王忠景,教师,现居江苏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