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1期 ID: 155346

[ 黄伟娇 文选 ]   

语言描写四原则

◇ 黄伟娇

  内容摘要:语言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独白、对话的描写,用来表明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表达思想情感的写作方法。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写作中,成功地运用语言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表达人物思想感情从而塑造人物形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语言描写 原则 途径
  
  写作中语言描写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在作文中让人物的语言能够彰显个性,成功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呢?笔者认为在作文中设计人物语言有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设计人物语言必须遵循身份验证原则。每一个人都知道要想解渴就需要喝水,要想衣服合身就需要量体裁衣,而要想使人物的语言得体,就要让人物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地位等因素,这就是人物语言的身份验证原则。如果在设计人物语言时脱离了这一原则,这就和吃着肯德基汉堡却希望止渴,凤姐(罗玉凤,网络雷人,身高1.48米)穿上姚明的衣服却希望别人赞美她的衣服漂亮又有什么不同呢?
  看着天上飞扬的大雪,秀才吟诗“大雪落地似鹅毛”,县官对诗“满天下皇家瑞气”,财主说“下它三年又何妨”,穷人骂“放你娘的狗屁”。可见,因为身份、地位的不同,所说的话也就自然大不一样。秀才设喻显才华,县官颂德念皇恩,财主无忧雪为乐,穷人饥寒自怨天。所以,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作文人物语言就必须遵循身份验证的原则。
  第二,设计人物语言应服从个性化原则。语言的个性化原则是指在语言描写中,用词上应显示出该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情感。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一个说话的人物。”此处的“各人的有特色的语言”也就是个性化的语言。鲁迅在《看书琐记》中提到的“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则更为直观地概括了个性化语言对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
  例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因相如官位位列自己之上而口出恶言,一句“我见相如,必辱之”,武将廉颇直率率真的性格特征表现无遗。《雷雨》中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表现出了他生性奸诈多疑的性格。
  再来看一个学生在作文中是这样写他的爷爷的:
  我的爷爷虽然目不识丁,却是天下最好的爷爷,当我觉得读书很辛苦,不想学习的时候,他就会对我说:“孩子,‘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在学习上,你要有悬梁刺股的精神,只有努力学习,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这段话中,爷爷说的话显然不符合他的个性特征,目不识丁的爷爷,不可能说出这些大道理,更不可能用上“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句子和“悬梁刺股”这样的成语典故。所以成功运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思想情感,反之,则只会贻笑大方。
  第三,设计人物语言还要注意适应性原则,即语言描写要适应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并由此产生的特定的心理状态。当代著名作家艾芜说过:“作家不能强迫人物说话,而是人物在什么情况下,一定要说什么话。”这其实也就是对作文中人物语言描写的适应性原则进行的阐释。例如《雷雨》一文,在周朴园企图用金钱来平息侍萍怨愤的对话中,“痛痛快快地!你现在要多少钱吧?”“一切路费、用费,都归我担负”,不仅表现出周朴园作为一个资本家的本性,更把他急于赶走侍萍,使自己的罪恶不致于败露的心理状态刻画地活灵活现。对于侍萍来说,她的悲愤和仇恨及发自内心对周朴园的轻蔑与愤恨则让她说出“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此番对话就是周朴园和鲁侍萍两人在特定环境下各自心理状态的反映。
  《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初见林黛玉,笑道: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此处,王熙凤的话可谓一箭三雕,表面上赞叹黛玉之美貌,实际上藏着对贾母的奉承,顺带还把贾母不宜直说(甚至可能没有)的对林黛玉的挂念之意通过自己的嘴传递给了林黛玉。这正是王熙凤在可以讨宠的贾府这一特定环境中、贾母痛失女儿怜及黛玉及黛玉初进贾府的特定时机下,对处于贾府中最高地位的贾母这一特定对象所说的符合口齿伶俐、机变逢迎的王熙凤个性的人物语言。
  托尔斯泰说:“一个正在发怒、情绪十分激动的人说出来的话总是断断续续的,而且总是不可能用副词的。”这也就是说人物语言要适应于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及其在此环境下产生的特定的心理状态,即人物语言的适应性原则。
  第四,设计人物语言还应注重精炼性原则。精炼性的人物语言就是在写作中要尽可能地设计简洁而生动传神的人物语言,做到言简意赅地表现思想情感。在写作中,切不可拖泥带水,言之无物却还无休无止。
  例如在《包身工》一文中,管工叫工人起床时所说的话“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等太阳上山吗?”语言十分简洁却形象而又鲜明地表现出了这个凶暴管工的流氓本相。我们也可以想象一下朱自清父子在车站的一段时间内会说的话,难道真的只有朱自清先生在《背影》一文中写到的那五句话吗?我想不会。这五句话正是作者精心挑选出来用来表现父亲对儿子的关心,并以此来表达中心的。鲁迅在《故乡》中为闰土再见到“我”时设计的语言更是将人物语言的精炼性发挥到了极致。一声“老爷……”深刻地写出了闰土的精神状态以及封建制度对闰土的毒害,可谓是精炼性人物语言的典范。而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一句“我来迟了”,仅用寥寥数语就写出了王熙凤张扬放肆的性格特征,同时也交代出了她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
  中学生学习写作,不妨仔细地去理解体味这些精炼传神的人物语言,并进行模仿和创新,从而逐步提高自己作文中人物语言设计的精炼性。
  想要通过人物语言描写来彰显人物个性,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从而成功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我们既要遵循人物语言的身份验证原则,写出人物的个性化语言,也要注意让人物语言符合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及特定心理状态,注重从生活语言中精挑细选、精心提炼,增强人物语言的精炼性。
  
   黄伟娇,教师,现居浙江浦江。

语言描写四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