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从符号表征、逻辑形式与意义这三个构成大学英语课程的内在要素入手,着力探讨大学英语教学的完整性诉求。只有真正实施大学英语课程的完整性教学,才能实现英语教学由工具性价值走向发展性价值。
关键词:大学英语 内在结构 完整性教学
我国大学的英语教学,其价值取向应从纯语言教学走向语言教育,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人们对大学英语课程的认识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偏差,如果不能从大学英语课程的内在结构上去分析,那么其教学过程甚至教学价值的实现都只能停留在表层上。从内在结构上看,任何知识都具有符号表征、逻辑形式和意义三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①。语言知识的教学也不例外,本文将从符号表征、逻辑形式与意义这三个构成大学英语课程的内在要素入手,来探讨大学英语教学的完整性诉求。
一.符号表征
任何知识反映的都是人类认识的成果,是以理论化的特定符号作为表征的。大学英语课程中的符号知识,即语音、词汇、语法、遣词造句篇章等,这些符号表征是需要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的。因为这些语言知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不管是听、说、读、写这四项技能还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都离不开语言知识的支撑。若缺失这些语言符号知识,学习者在听、说、读、写等交际活动中将寸步难行,更谈不上发展语言技能和综合运用能力。
但如果我们把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看作是英语教学的全部,把大学英语课程简单的抽象为这些“符号表征”的传递,就会陷入狭隘的静态课程观的误区。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地思考:符号教学背后隐含的是什么?学习英语知识不应该是为了知识而知识,而是以语用为目的的,使他们将来能够在工作、生活中利用英语获取信息、进行交流、陶冶性情,一旦真正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学生们就打开了一个通往外界的窗口,架起了一座与世界交流的桥梁。
二.逻辑形式
知识的逻辑形式是指人认知世界的方式和过程,是人的认识成果系统化、结构化的纽带和桥梁。人们获取知识,最重要的不是知道它“是什么”,而是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大学英语的逻辑形式的教学,其中包括语言的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我国传统英语教学的不足,就在于我们过于强调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而没有认真开展程序性知识教学,从而造成了对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培养的欠缺。语言运用能力(也称为交际能力),是包含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s)和能力(ability & capacity)等多种不同性质的成分的能力(competence)。真正的语言运用,在语法、语篇和情景这三个层次上同时体现。语言运用能力是在三个层次上同时运作的能力。
大学英语的逻辑形式的教学,还应包括学习策略的培养。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根据大学英语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帮助学生学会制订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策略,不但能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帮助他们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制订、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规划学习的过程中,他们逐步学会规划自己的生活与人生。
三.意义
意义是知识的内核,是促进人的思想、精神和能力发展的力量。在作为外语的英语语言教学中,语言不仅是语言知识、技能和运用,更主要的,它是一种文化,一种意识,一种感悟,一种体验,,一种价值的选择,一种精神的塑造与构建②。学习和教学语言不是追求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甚至纯粹语言能力的获得,而是通过语言,认识和探索自然、关注社会与人、体验和吸收他种文化,获取包括语言知识等在内的一切知识的态度与方法,判断与选择,批判与超越,是“化识为智”。
大学英语的教学除了普适性的意义外,还有对学生的现实个人化意义。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英语除了达到学科所要求的“智识”外,还可借助教师所提供的文化教学,在英语文化精神世界中,通过观念内化,重组和建立另一个“我”,达到与母语文化之“我”的两“我”合一,在两个世界中自由自在地游弋,实现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的平衡并重、交流融合③。只有在这种意义上,着眼于完整独立的人格健全和价值观的建立,着眼于特定文化精神下的独特思维的提升,这才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所应具备的教学观。
四.大学英语教学的完整性诉求
从大学英语课程的内在构成来看,符号表征的传递、逻辑形式的教学、意义的达成,是其教学价值的三个重要纬度。《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实际上充分体现了大学英语课程的内在结构及其对教学的要求。
大学英语课程的内在结构决定其有效教学必须是完整的教学,即必须超越表层的符号教学,走向逻辑教学和意义教学的统一。语言学习是一个由语言表层深入到语言内在本质的过程,是对于这门语言概念系统和相应的思维方式的真正建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语言知识技能与应用能力是教学的基本目标。没有语言基本功,语言内在的一切是无法领会与掌握的,但如果将教学目标仅仅锁定在符号知识或逻辑形式的层面,那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都只能是单一性的教学,是表层的教学。完整性教学强调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维度、多层次来预设和实现教学目标,把握住符号教学、逻辑形式教学和意义教学的内在关联,将三者真切地融为一体。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更是一门人文知识。人文知识的对象不是事物和世界,而是事物的价值或意义。因此,人文知识的基本问题不是真理问题,而是幸福问题④。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不仅在于使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语言学习和语言实践,获得英语语言知识,获得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要使他们获得个性的发展,以此不断建构充分完备的自我。由此,我们认为,只有真正做好大学英语课程的完整性教学,才能实现英语教学由工具性价值走向发展性价值。
参考文献:
①郭元祥.知识的性质、结构与深度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9(11).
②贺学勤.高校英语教学价值取向初探[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6).
③华瑛.从中国文化失语症反思外语文化教学[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0(3).
④赵汀阳.知识、命运和幸福[J].哲学研究,2001(8).
黄梦依,湖北经济学院教师,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