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1期 ID: 155378

[ 周娟 文选 ]   

那一段日子

◇ 周娟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是在大山的深处。我没有带丝毫的怨色就去了那里。我住的地方是一个木制的小楼。窗外一年四景,不会让我有些许的寂寞。最记得到了秋天的时候,我们一伙年轻人常常在吃过晚饭的时候不约而同的坐在木楼的露台上,和着吉他的琴弦,轻轻的哼唱又远又近的歌谣。那时的天空就在自己的头顶,四周的高山将它温柔的环抱。我们会在累了的时候,躺在椅子上看着闪亮的星星。那时的星星就在自己的额上,湛蓝的幕布将它深情的呵护。
  我们就在那里唱啊,看啊。世界回响着年轻的声响。而这年轻的声响却又在黑夜中慢慢的归于寂静,让我们退回自己熟悉的角落。这个时候,空气的香味会氤氲着你。那是桂花,一株见证了这个学校兴衰的桂花树。这棵树的树干有碗口粗,树冠成菇状,树型巨大,罕见的是它一年要开两次花。由于学校处在山坳的风口处,每到花期,整个场镇都可以闻到它的香味。听学校老师说,有人曾经出高价,想买下这棵树,但学校的老师都反对。是啊,谁舍得失去她呢?没有钥匙的孩子会攀它的树枝等待着大人的归来,吃过晚饭后大人们会齐聚在这里摆龙门阵。而我们这些年轻人,会坐在高高的露台上,让所有的心事如香气四散。
  偶尔,在某个天气很好的早上,我也会和其他的老师一样,去场镇上去买些东西。这里每三天赶次场。山里的人会背着背篓,装着自家的东西来卖,好换些零用钱。我到是什么都不买的,如果看见了新鲜好看的水果还可以例外。我只是跟在同伴的身边,看他们磨磨蹭蹭的挑选,做着一毛两毛的讨价还价。这里的街道其实只是一条窄窄的并且很短的巷道,是用青石板铺成的。我很喜欢来这里。我可以看见除学生老师以外的人,可以看见老大爷嘴里叼着烟杆,吧嗒吧嗒的吐着浓郁的烟;可以看见老大娘从怀里掏出带着体温的手帕,一层层的打开,清点着皱巴巴的钱;还可以看见一个个应该是读书年纪的姑娘害羞的站在自己背篓旁边,用只有自己听的见的声音回答着买家的问题。还有,还有那和山里人肤色一样的好吃的酸水豆腐,以及和山里姑娘一样水灵的单调的蔬菜。
  我会慢慢的走在这条不长的街道上。看着山雨浸润的石板的缝隙中零星的草芽,看着山风洗礼后的班驳的屋檐。那些屋檐可真漂亮啊,还有那紧闭的窗棂。一下子,仿佛是走进了时间的空巷。只有这个被都市遗弃,远离梦想的女子还在这里踯躅,不肯离去。
  在这个安静的小镇,我只停留了一年。那一年,我去了周围所有用脚可以踏过的地方。我从悠闲的垂钓到用电话线去炸鱼,提着胜利的果实可以走上五六个小时回到学校;我从到山上去采摘好看的花朵到端着猎枪游走在山间,落下每一只在我面前不小心停留的鸟。我甚至在快要涨水的河边枯坐不肯离去,直到学生们用手电捕捉到我的剪影,狂喊我的名字,我才温暖的告别。我俨然成了绝世的女侠。
  或许每个时间都会有自己的无法选择的生活状态。那段在山里的岁月,滋养了我心底的狂。是啊,当冬风透过墙的缝隙逼迫我蜷缩身体的时候,当疲惫的闭上眼睛却要听顶棚上的蛇会不会掉下来的时候,当我一走几个小时,走在山里的路上,我都可以去吓人的时候。生活还能有什么可以将我打击。我的野性或许就是这段岁月所炼就。
  我只在这个我离开了就没有回去过的小镇呆了一年。然后我没有敢和学生们告别就逃跑了。有的地方真的是不想再去,只能停留在记忆的回廊里,在某个时候,发出一点点的声响:成长。
  周娟,教师,现居四川成都。

那一段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