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1期 ID: 155347

[ 沙振坤 文选 ]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陌生化赏析

◇ 沙振坤

  内容摘要:李商隐的无题诗《昨夜星辰昨夜风》中具有极强的陌生化效果,从对全诗用语的分析来看,主要表现在:时空间隔形成了表述内容的朦胧,意象熔铸形成了特殊的语言效果,情感变化形成了特殊的表达方式。
  关键词:李商隐 无题诗 昨夜星辰昨夜风 陌生化 赏析
  
  以“无题”为诗是李商隐的独创,无题诗也成了李商隐诗歌中最有魅力也最引人注目的作品。一直以来人们试图探清李商隐无题诗的内容主题,但事情似乎反而变得愈加扑朔迷离,不仅无题诗的主题众说纷纭,而且无题诗的创作时间、背景等许多问题似乎都难以断定了。李商隐无题诗的创作似乎已无确定的信息可资参考研究,那我们不妨就放下知人论世式的研究,改弦更张而另觅他途。叶嘉莹先生曾说:“李商隐是一个比较奇怪的诗人,我现在还没有讲他的生平,先给大家看他的几首绝句,因为李商隐诗歌的一个特色,是可以给你一种直觉的感受,他的诗在直觉的感受上有很强烈的效果。所以我不讲这个作者的生平,也可以讲他的诗,他的诗可以从直觉的感受上来讲。”(叶嘉莹《叶嘉莹说中晚唐诗》)叶先生在这里讲的李商隐的诗歌自然包括了他的无题诗,也就是说李商隐的无题诗也能“给你一种直觉的感受”。那么,李商隐的无题诗怎么会能给人强烈的直觉冲击呢?从其《昨夜星辰昨夜风》一诗来看,主要是因为其中具有极强的陌生化效果。
  陌生化是指在创作过程中作家为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有意无意的打破常规的表达方式、表达内容的一种艺术手法。一方面,出于某种目的,作家有意识的运用陌生化手法进行创作;另一方面作家独特的思想情感体验促使作家无意识的使用了陌生化手法。从李商隐设置“无题”的诗歌题目来看,就具有很强的陌生化手法特征。从传统的诗歌创作来看,诗歌题目是诗歌内容展开的关键,通过诗歌题目读者也可以把握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所以一般的创作中都强调创作必须围绕题目展开,诗歌题目中传达了许多重要的信息。但是李商隐却以“无题”为题,从客观上说,这就使得诗歌题目所能传递的信息达到最小化,;从主观上说,这是李商隐对传统诗歌创作方式的有意背离,是李商隐故意的对读者的解读进行拒绝或阻碍的表现;另外,这又是李商隐思想情感的独特体验,这种体验已经不能也不必有具体的题目来表达,这又使得李商隐诗歌题目的内容产生最大化。也就是说,“无题”这个诗歌题目集中的表现了李商隐诗歌创作中的一个悖论:出于某些原因,李商隐不愿意也不能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进行清晰的表现,因而使用陌生化手法对读者的理解进行一定程度的拒绝和阻碍;但从主观上说,李商隐的思想情感又是如此强烈,使他又极其期待读者能够理解它的体验,所以设置“无题”这样一个外延极小而内涵极大,似乎毫无意义有意味无穷的诗歌题目。
  一.时空间隔
  人们都是在特定的时空里生存,事件也是在特定的时空里发生,当时空确定时,一般来说事件也会随之变得具体而清晰。诗歌的首联“昨夜星辰昨夜风,花楼西畔桂堂东”从表面上看似乎就是明确交代时间空间的,但是只要细心品味就会发现事情并非如此。“昨夜星辰昨夜风”中诗人连用两个“昨夜”并非是简单的词语重叠,并不是把“昨夜”变成一个确定的时间点,反而是强调突出昨夜的一切已经成为一去不复的过去,它没有把昨夜变为具体的时间,而是把它变成一个遥远迷离的过去,“昨夜”在诗人的心里已成为记忆,这种记忆是模糊虚幻的,昨夜的事件已经是去时间化了的存在,当诗人把这种记忆呈现出来时,对诗人和读者来说,这都是新的陌生的了。所以“昨夜”失去了具体的指向,而仅仅成为“过去的某时”的代称而已。“画楼西畔桂堂东”中的“画楼”、“桂堂”本来是非常普通具体的地点了,但是这种普通正是表明事件发生的地点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任何一个普通的地点都可以指代,这种普通词语的运用正表明“昨夜”已成记忆的事实,而“西畔”、“东”两个相反方位词的连用更是表明空间的存在已经失去意义,空间已经从诗人的记忆中模糊了。王蒙先生说李商隐无题诗中“确定与确定放在一起产生的效果是不确定……明白与明白放在一起产生的效果是曲奥与艰深”,原因就在于此。时空在记忆里失去了具体的指向,那诗歌中的诸多事物就只是记忆而已,已不再是事件原貌了。诗人把时空变得模糊不清,使得诗歌内容脱离了具体的时空意义,而诗人就可以完全地投入这虚幻朦胧的世界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或许这正是李商隐所期待的效果,因为许多人正是企图用诗文来引发事端,罗织罪名,而模糊时空的表述把这种风险降到了最低限度。当然这会让读者感到陌生迷茫,但更会吸引读者的好奇心,会让读者渐渐放弃对时空的执著而与诗人的真情相遇,使读者在直觉上就受到触动冲击。
  二.意象熔铸
  使事用典是李商隐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但他常常对典故进行熔铸加工,赋典故予新的意义和新的色彩,使典故在诗歌中的使用恰当得体又新颖别致。比如颔联“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中“彩凤”、“灵犀”的使用就是如此。“彩凤”即是有彩色羽毛的凤凰。凤凰又作凤皇,是传说中的神鸟。《山海经·南山经》云:“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鸟,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义。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而在《韩诗外传》卷八载:“夫凤象,鸿前麟后,蛇颈而龟尾,龙文而龟身,燕颔而鸡喙,载德负仁,抱忠挟义,小音金,大音鼓,延颈奋翼,五彩备明。”凤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典型意象,在使用这个意象时往往是突出其中尊贵祥和的特点,然而在这首诗中李商隐没有使用“凤凰”却用了“彩凤”,原因是什么呢?这是因为这两个词给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传递的信息也有一些差别,“凤凰”使用较多,给人的感觉很普通,意味已经定型;而“彩凤”给人的感觉很新颖,更灿烂,能突出凤凰“五采而文”、“五彩备明”的特征,因而“身无彩凤双飞翼”中“身无”一词就显示出没有那辉煌灿烂的凤翼是多么让人遗憾悲伤,凤凰之翼越灿烂辉煌就越发显得遗憾越深切悲哀。这种效果是“身无凤凰双飞翼”所难以达到的。同样的,“灵犀”就是指神奇灵异的犀角。叶葱奇先生注释说:“《汉书·西域传赞》:‘通犀翠羽之珍’。注:‘通犀’,中央色白,通两头。《抱朴子·登涉》:‘通天犀,有一赤理如线者,有本徹末,以角盛米置群鸡中,鸡欲啄之,未至数寸,即惊却退,故南人或名通天犀为骇鸡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犀角也是一个极其常见的意象,使用时主要是表现其珍贵奇罕,李商隐有意回避这个常用词语而用“灵犀”就是对“犀角”进行了艺术化的改造,并且突出了犀角的神奇灵通的特征,“心有灵犀一点通”中“心有”这神奇灵异的感应是多么的幸运,让人觉得由此可以弥补“身无彩凤双飞翼”带来的一点遗憾,这时多么让人欣慰啊,犀角越神奇,就越发使人感到无比的欣喜。本来“凤凰”、“犀角”是很常见普通的意象,经过诗人的精心熔铸加工后就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这种意象当然会使读者觉得熟悉而又陌生,当然会对读者的直觉形成冲击力了。同时诗人把“身无”和“心有”对举,用身无之遗憾衬托心有之幸运,把身体之明无而心灵之暗通表现了出来,使这一联显得波澜迭起摇曳生姿。
  三.情感变化
  通常而言,作家的情感都是表现在诗句之内的,或者是表现为言外之意,但是李商隐却没有在文字中表现自己的情感,而是把情感隐藏在文字背后,如果不仔细体味就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来。比如颈联“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腊灯红”是对宴会场面的描写,“隔座送钩”出自《风土记》:“义阳腊日饮祭之后,叟妪儿童为藏钩之戏,分为二曹,以校胜负”;“分曹射覆”见《汉书·东方朔传》:“上尝使诸家射覆”,由此可见这些都是众人参与的热闹游戏。“春酒暖”、“蜡灯红”则把当时的欢乐气氛表现了出来,这是李商隐诗歌中很少出现的场景,应属于表达畅快愉悦的心情。但在阅读这欢乐的诗句时候,读者却会隐约的感受到凄凉和悲伤,为什么呢?因为诗人的情感是在这欢乐的诗句背后的,那宴会如此美妙,似乎还能感到酒的温暖,灯的明亮,但这一切都已经是昨夜的事情了,欢乐已成过去,如今徒生遗憾与凄凉,而昨夜之欢乐越美好,今日之伤感就越沉重。所以在诗句中,叙述者没有出现,叙述的视觉没有出现,只是叙述,只是记录,但这记录背后却隐藏着诗人的深情。这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对读者的阅读形成了一种挑战,但正是这种挑战促使读者对诗歌情感本质有了准确的把握。
  整首诗中作者似乎都是在呈现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但读完整首诗却很难让人感到喜乐,因为不仅前三联中已经有了直接的暗示,而且尾联把这隐约难言的情感有了更进一步的揭示,“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中“听鼓应官”、“走马兰台”提示这是诗人对现实情形的描述了,而“嗟余”则是诗人对前三联中的情感表现,前面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让诗人唏嘘感叹不已,而这种唏嘘是和诗人的现实状况相联系的,“类转蓬”就是诗人的现实状况,因此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转蓬”是飘飞的蓬草,比喻自己漂泊无定的生活和心绪。在这两相对比之中,才让读者明白诗人的情感不在文字中,而在文字背后,过去的情形越美妙越让人留恋,就暗示出诗人的现实越无奈越可悲。这种情感的特殊表达方式使全诗意蕴更加深幽缠绵。这种特殊的情感当然是与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紧密联系的。李商隐的一生中有太多不可为他人道的遭际,有太多不足为他人言的情思,因此情感在内心深处辗转千回才付之于文字,同时诗人又对文字刻意深文罗织委曲安排。但就是这样,李商隐那强烈的情思还是从字里行间漫溯出来,冲击着读者的直觉,让人们从直觉上就体验到李商隐纯粹的情思,让读者在幻化的诗句里发现他真实的感情。
  
  ※注:本文为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讨》(项目编号:A-03-2)的阶段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唐]李商隐 著 [清]冯浩 笺注《玉谿生诗集笺注(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0月
  2[唐]李商隐 著 王汝弼 聂石樵 笺注 《玉谿生诗醇》[山东]齐鲁书社197年1月
  3[唐]李商隐 著 叶葱奇 疏注 《李商隐诗集疏注(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11月
  4葛兆光 戴燕 著《晚唐风韵》[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11月
  5西渡 编《名家读唐诗》[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年6月
  6王步高 主编《唐诗鉴赏》[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
  7叶嘉莹 著《叶嘉莹说中晚唐诗》[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1月
  8周振甫 主编《李商隐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3年11月
  
  沙振坤,女,云南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语文教学和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陌生化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