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1期 ID: 155368

[ 杨辉 文选 ]   

口语交际训练开展的技巧

◇ 杨辉

  新版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突破了以往对口语表达的要求,由听说训练改为口语交际,可见,“说”是语文能力的关键所在。
  作为语文教师,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何在语文课堂开展扎实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我想从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在原生态的朗读教学中训练口语表达。生态的语文课堂,首先是本真的,原滋原味的。那么,朗朗的书声应该成为课堂的主旋律。教材的编写者选取的都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篇篇都利于朗读,读书,是口语交际的第一步。魏书生说过:“没有读书声的课堂,一定不是语文课堂;没有多种形式的朗朗书声的语文课,也一定不是好的语文课。”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讲的就是不断诵读,进而不断感悟,并以此来替代支离破解的文本分析。读书的方式是多样化的,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多元化、多角度选择恰当的训练方法,并使之最优化。例如教学七(上)第四单元朱自清的《春》一文,我首先让学生听配乐朗诵,那一幅幅画面和有感情的朗读把学生带进了春的世界,组织学生大胆朗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赛读,在品味语言文字时,让学生通过读美来感悟,最后我还排演了一个音诗画的节目,将朗读、音乐、舞蹈合为一体,这种多元化的朗读途径可以让学生达到感受美、欣赏美的效果。
  二、在生态的生活环境中抓好口语专题训练。苏教版的语文教材在编排中,加入了口语交际专项训练。例如: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学会婉言拒绝等。这些专题的选择,其实是对我们生活口语的提炼和概括,教师可以大胆开发与利用这些专题,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我以“婉言拒绝”为例设计这样的话题:周五放学回家的路上,小张同学叫你和他一起去网吧玩会儿,说周末到了,应该放松一下。但是你不想去,你该如何婉言拒绝呢?有学生说妈妈在家等着,晚回了会着急;有学生说网吧不适合未成年人进入,不能做违规的事情;有学生说回家要帮妈妈做饭,妈妈加班要很晚才回等等,一石激起千层浪,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课堂人人参与,积极性高涨。首先,教师要选择话题,提供情境。情境的创设必须扎根于生活,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挑起学生的说话欲望,并有话可说。其次在这样的专题引导下,教师要教给学生说话的方法,技巧,并默而识之。
  生态的语文课堂,就是回归生活的本来面目。这些活生生的生活例子,才真正让口语交际落在了实处。
  三、在创新、探究型的问题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语文课堂,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多维度的对话平台;语文课堂是发散学生思维,激励学生畅所欲言的天堂。提问,是课堂最常见的交流方式,教师的问题设置一定要像一个万花筒,新颖、有思考力度,还要能打破传统的框架。生硬、死板的问题,只会消磨学生说话的积极性。例如:九(上)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传统教参一直对菲利普斯夫妇加以批判,将他们定性为:自私自利、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的人。你认为这样的评价公平吗?请说说你的理由。其实,通读全文,我们发现菲利普斯夫妇是当时法国社会底层的普通小人物,虽生活贫困,但是他们努力生活,而且生活很节俭。是叔叔于勒挥霍了他们的遗产,并且浪迹天涯。对这样的人心怀仇恨和警惕,该受到指责吗?叔叔说发财了,要报答我们,父母很期待。当看见叔叔再次落魄、穷困时,父母想逃避,这难道不合情合理吗?情之使然,为何我们读者总是照搬前人的评论,将时代和政治思想的烙印深深刻在孩子的心中呢?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完全可以为他们翻案。这样的问题,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说话欲望,形成一片讨论声,让学生各抒己见,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更好地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努力挖掘课本的潜在有价值的问题,创造情境,引导学生表达。
  口语交际,不但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志,而且是繁衍生息、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在21世纪的今天,口语交际不仅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事业成功的举足轻重的先决条件。培养口语交际能力,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语文教师更是义不容辞。
  
  杨辉,教师,现居江苏溧阳。

口语交际训练开展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