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设想
人教版高中选修教材课程《外国小说欣赏》旨在引导学生欣赏外国小说以及初步感知小说这一文体的基本特征。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初晓小说艺术,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高格调的审美情趣,提升人生境界。《半张纸》是瑞典作家斯特林堡的名篇,小说仅一千四百多字,就写出了一个人两年间的人生经历,包含了丰富的生活内容,在世界短篇小说中堪称为凝练精粹的典范之作。从短篇小说的艺术特征来看,关键在于取材方法和构思技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突破传统的以人物、情节和环境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应更多的从怎样阅读这一角度来教学生阅读的方式、阅读的方法、阅读的态度,而不要拘泥于对作品的特定的阐释。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去理解、去感受,而不是传授自己或他人理解感受的结论。学生按照老师指导的阅读方式,根据他们自己的经验去欣赏理解,就可能形成对小说主题的多种结论,这是文学阅读的常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相关知识,把握文章内容,在理解主旨的基础上体味作者独特的取材方法和构思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整体把握。
3、情感与态度:培养高格调的审美情趣,提升人生境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品析、鉴赏、学习本文“截取生活横断面”的艺术手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由美国著名的现代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对斯特林堡的评价,引出作者介绍:
193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著名的现代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在他“受奖演说”中说:“我的工作受惠于一切现代戏剧家中最伟大的天才——你们的奥古斯特·斯特林堡。”
(二)检查学生结合学案预习情况。
1、介绍作者斯特林保:
斯特林堡(1849-1912)瑞典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剧作家,被称为“现代戏剧之父”、“先锋派戏剧鼻祖”。代表作有戏剧《朱丽小姐》、《到大马士革去》《鬼魂奏鸣曲》,小说《红房间》等。
斯特林堡也是一位生前潦倒,死后荣耀的作家,生前他被人描述成一个“怪人”、“疯子”,死后他的作品和功绩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005年中国还举办了“2005——斯特林堡在中国”系列活动。
2、结构的构成:
明确:结构可以依赖情节的力量而构成,也可以通过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等来构成。
3、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与现代主义小说的区别:
明确: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情节相对完整,情节发展中有高潮、有危机、有悬念,讲究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多为线性结构。随着小说的发展,小说家们不断探索新的结构形式,出现了“生活的横断面”和“按照心理时序”等展开情节的新形式。
板书: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线性结构(层层推进)
现代主义小说:块状结构(生活的横断面)
心理结构(按照心理时序而展开)
4、《半张纸》截取了怎样的生活瞬间:
明确:最后一辆搬运车离开了,年轻的房客在空房子里徘徊,突然走廊上电话机旁涂满字迹的半张纸引起了他的回忆,最后他收藏起小纸条,高高的抬起头像个骄傲的快乐的人离开了。
㈢粗读课文,讨论梳理文章脉络和情感线索。
明确:第一部分:(1-2)当下,深沉、眷念
第二部分:(3-13)回忆,伤感的、低沉的
第三部分:(14-16)当下,乐观的、积极地
(四)精读课文,引入“冰山原理”,探究审美路径:
1、了解海明威的“冰山原理”:
明确:海明威曾经用冰山在海面上移动的宏伟景象来比喻小说的叙述。海明威认为,叙述出来的部分就像是冰山,是八分之一,没有叙述出来的部分是水面下的部分,是八分之七,这八分之七沉默的存在着,正因为海面存在着八分之七,海面上的冰山才能如此壮观。《半张纸》露出水面的部分很少,沉默在水面以下的部分很多,即空白点多,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就需要依靠想象来完成。
2、探讨露出“水面”的部分——“半张纸”上的内容
艾丽斯
银行
出租马车行
鲜花店
……
明确:小小纸片已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客体世界。从时间来看,主人公看纸条的时间是两分钟,勾起的回忆是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从空间来看,半张纸涉及到一个家庭以及由于这个家庭而涉及到的人物和行当。
3、挖掘海面以下部分——《半张纸》中蕴含的事、情和理
①借助想象,串连故事
明确:艾丽丝是主人公的爱人,他们曾经相爱,新婚时期的星期日夜晚他们常去看歌剧。后来,艾丽丝生孩子了,再后来,孩子死了,艾丽丝也死了。曾经飞黄腾达的朋友,后来穷困潦倒,不得不远走他乡,这个朋友在主人公的生活里消失了。修女是位医生,她因为要给主人公家里的人看病与这个家庭有了关联。岳母,由于女儿生孩子而来到这个家庭……女仆曾在这个家庭工作过,后来离开了。
行业:有银行,这是主人公曾经供职的地方。此外,如出租马车行、鲜花店、家具行、室内装饰商、歌剧院售票处等等,这些名称勾连起主人公的生活内容和经历。
小结:小说中每一个人物的背后,都有一个丰厚的故事。
板书:故事:方寸之间浓缩人生经历
②品味语言,体悟情感
小说中的人物不光有故事,更有情感、有个性。下面我们以岳母、修女和主人公为例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来感受人物形象。
提问:写岳母的是哪一个自然段?你可以看出岳母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第九自然段。“小心的躲开”,“不来打搅”,“很快乐的来了”,将岳母善解人意,本分,爱女儿等心理特点很细腻的表现出来。
提问:写修女的是哪一个自然段?修女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第八自然段。“灰色的长袍”“亲切和蔼的面貌”“温柔的到来,不经过起居室,而直接从走廊进入卧室”这些词语将修女的温柔、和蔼和拘谨的性格特点也表现出来。
提问:主人公又是怎样的一个人?从哪些细节可以看出来?
明确:
“最美丽”、“鲜花店”、“歌剧院”主人公是一个浪漫的人,他爱生活,爱妻子。
“他眼前一切都模糊了,就像溺死的人透过海水看到的那样”,通过比喻句写出丧妻失子时的绝望、恐惧和痛苦的心境。
“他拿起这淡黄色的小纸,吻了吻,仔细的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口袋里”,“拿”、“吻”、“折”、“放”,一系列的动作,写出主人公对小纸条的珍重。特别是“吻”字,主人公既是在吻小纸条,更是在吻自己的妻儿,在吻过去美好的生活。最后,把它放在“胸前的口袋里”,永远珍藏在自己的心里。可以看出主人公是一位重情重义的人。
“但是他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相反的,他高高的抬起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可以看出主人公他能勇敢地面对命运,勇于承受人生的苦难,不听命于命运的摆布,是一个“扼住命运的咽喉”的人。
小结:小说的叙述是粗放的,但并没有引起粗糙的感觉,反而有细腻的情感流动在叙述之中,形成粗线条的叙述和细腻的感情流动互相映衬的风格特点。
板书:情感:尺幅之中涌动情感河流
③联系人生,领悟哲理
提问:小说不但涌动着情感,字里行间闪耀着理性的光芒。找一找文中有哪些富有启发的句子,结合你的人生经历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埋葬了,再也没有什么了,一切都归于泥土,这是一切的归宿”“因为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幸福。很多人,可惜,连这一点也没有得到过”
启示一:幸与不幸,都是生活赐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既要积极地追求人生幸福,又要乐观地面对人生不幸。
启示二:人生的幸与不幸,都是生活的一个个判断、一个个阶段而已,主要的是从中获得经验和启示,得到力量和智慧,以向前看的乐观心态走好每一步。
启示三:人生的不可知,生命的无常;但人生所以为人生,在于直面,在于惜福懂得点点滴滴的幸福美好也当珍惜。
板书:哲理:片羽之中开启人生智慧
小结:小小容器盛满着哀婉的故事、涌动着情感的河流、开启了人生智慧,可以说《半张纸》不单是一个人生故事,更是一则人生寓言。它通过放大人类心灵中悲怆绝望,以唤起人们直面悲剧性宿命的勇气。
斯特林堡既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体现出的奋发向上的力量,是他精神品质宝贵之处。
(五)体悟结构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明确:小说《半张纸》通过“截取了生活的横断面”来结构小说。两年刻骨铭心经历的回忆都是用这张记录了各种电话号码的纸联系起来,原本杂乱的回忆,通过这个故事的焦点,巧妙地将人生变迁的喜乐悲愁维系在一起,浓缩的“半张纸”上,杂而不乱,承载起表达主题的任务。
(六)拓展阅读
丈夫支出帐单中的一页
(美)马克·吐温
招聘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提前一星期预付给女打字员的薪水……(支出金额)
购买送给女打字员的花束……(支出金额)
同她共进的一顿晚餐……(支出金额)
给夫人买衣服……(一大笔开支)
给岳母买大衣……(一大笔开支)
招聘中年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明确:这篇小说中账单上的账目,像冰山一样露出水面海平面之下的部分里的详细内容,需要读者凭借着露出来的部分通过想象填补:丈夫招聘了年轻的女打字员,并向他献媚,提前预付薪水,送花、同他共进晚餐……这些终于让妻子发现了,于是妻子打闹……丈夫迫不得已给夫人买衣服以缓和关系,进而给岳母买大衣以讨妻子的欢心……最后,招聘中年女打字员,可以推想出年轻的女打字员被辞退了……一场风波归于平息。其中,“女打字员”“中年女打字员”,“支出金额”“一大笔开支”都值得品味。
陈海燕,湖北武汉硚口区教研室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