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职幼师专业的学生来说,钢琴是一门基础课。学生在进校时大都没有基础,有些学生仅受过一些不规范或短期的训练。由于学制所限,在短时间内要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音乐素质,将一个对钢琴并无多少认知的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技能技巧,并能为儿歌伴奏的合格教师,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
中职幼师学生年龄多在15~18岁之间,已超过了最佳的学琴年龄了,最难办的是幼师的学生现在很多是来自县城以下的乡镇、农村,绝大多数学生不知道钢琴这种乐器,更谈不上对它的了解了,但是她们是有强烈的学习愿望的,如果长时间学习仍没有什么进步,很多同学就容易产生畏难的心理。针对这些生理和心理特征,我认为在上第一节钢琴就应该非常注意,首先把学生学琴所共同存在的常见错误简单归纳一下,同时提醒他们要有面对困难和战胜困难的决心。再采用讲解、示范弹奏和观看录象等办法,让学生初步体会能弹奏优美的乐曲是一种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增进他们学习钢琴的兴趣。再次是向他们介绍一些本校高年级同学学琴的实例,并请这些同学进行演奏,让新生看到两三年后自己也能达到的水平。这样即消除学生学习钢琴的心理障碍,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随后的学琴中再根据不同的学生的特点,根据自己实际出发制定出学习计划,确定学习目标。
1、强调基本功,抓好基础练习。针对幼师学生钢琴基础普遍较差的特点,在教学的最初阶段,我的方法是,对学生进行强化基础训练,要求学生集中精力解决好触键、手型的问题,找到触键的最佳感觉,所用的时间可以多一些,要求每位学生都能弄懂、学会,切不可敷衍了事。此外还要求学生多做五指练习和弹奏音阶、琶音、和弦等,锻炼手指的独立性和协调性。这些练习规定学生每天练,在课堂上不定时的进行抽查。由于这些练习难度小,技术要求低,只要稍加努力,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的。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化、系统的训练,掌握了规范的手型,正确的触键,并练出了一双灵巧的手,同学们往往都会很开心,也增进了学琴的信心。
2、歌曲伴奏和即兴伴奏有机结合。幼师班的音乐教学,培养目标是幼儿音乐教师。即兴伴奏是钢琴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据了解,以往的即兴伴奏都是在学生快毕业的那个学期集中学习的。我在教学中,尝试打破这一常规。布置学生弹奏《车尔尼练习曲599》作品时,每学习一种新的音型,便配合一些简单的歌曲,经老师讲解启发学生设计好织体进行伴奏,这样有利于学生实际伴奏水平的提高。比如《车尔尼599》中第12首练习曲,左手采用的是柱式和弦音型,我就启发学生把这种音型用在强劲有力、节奏鲜明的儿歌《学做解放军》上,在弹到第28首练习曲,学到全分解15 35│75 25│的音型,我让学生把这种音型用在了儿歌《兰花草》上,学生弹得津津有味,而且记忆牢固。
3. 加强视奏训练。要加强键盘的直觉感,同时还要加强视谱的正确性,弹奏时必须仔细看清谱号、调号、音符位置、节奏及变音记号、力度记号等,养成正确、良好的读谱习惯。要坚持让学生做移调练习。一首短小的歌曲,移到七个常用调上配弹,建立键盘上牢固的调性思维,削弱固定位置的弹奏概念。
首先多安排相互学习的机会,锻炼自信心。教师可以有意识的给学生安排一些锻炼的机会,增强学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在小组课上请同学们轮流当众汇课、表演等等。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学生间的交流,又可以锻炼胆量,培养自信心。其次参加比赛和演出,在正规场合中培养自信心。因此在学校的二三年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参加正规的演出和比赛,在这些活动当中培养自信。我所在的学校的学生就经常有一些上台的机会,比如每年度的技能大赛、艺术节、迎新晚会等,他们的自信除了表现在弹琴、学习外,在为人、做事、处世上也表现出一般同学少有的自信。
当然,掌握正确的弹奏技巧是需要长期艰苦、坚持不懈的努力方能巩固和完善的。教学得法,学生配合默契是成功的法宝。也许教学中困难较多,生源差距较大,进步不一,但只要通过系统的、科学规范的、合乎实际的教学,学生的弹奏能力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进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出高素质的合格的幼儿教师。
师小平,河南三门峡中专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