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写作如同熬汤,方法重要,可以借鉴汤料制作,巧妙加入“一滴香”,使作文美起来。
关键词:写作 改变顺序 方式运用
一天晚上,我无意中看到了中央电视台的一则新闻报道:全国许多地方的饭店为了让汤的味道鲜美,加入“一滴香”,而小小的一瓶“一滴香”一般价格在百元以上,一些不良商家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卖起了假冒的“一滴香”,坑害消费者,给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损失。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由这件事我想到了:为什么不给学生的作文加入“一滴香”,让他们的作文也“鲜美”起来呢?
从事语文教学多年,在教学中,我认为最大的难点就是写作。特别是农村中学,很多老师拿到学生的作文就头疼,不管怎么点拨,学生都觉得写作文特别难,久而久之,老师一谈到作文就摇头,学生一看到作文就变色,作文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障碍,成为语文教学最不和谐的一面。对此,我觉得确实应该反思一下了。
一.改变叙事顺序
从小学到初中,学生最喜欢写,写的最多的是记叙文,但是能把一篇记叙文写得非常出色的却寥寥无几。我们的学生课内书也读、课外书也看,可面对作文,生活中的素材、脑子中的积累就是用不上。写作文就特别像老虎咬刺猬。当狂野的老虎遇到胆小的刺猬时,老虎全然没有了往日的堂堂威风。面对刺猬这么个小不点,竟然没有一点办法,想咬刺猬几下,却不知从哪儿下口。结果在老师的威逼利诱之下,写出来的,都成了雨天爸爸去送伞,雨夜妈妈带着去看病,再有就是天冷亲人送衣服,自己学烧饭,周末去钓鱼、打篮球、下棋以及和朋友闹别扭。这让我想起在我们农村的磨房中转圈拉磨的驴子,永远也走不出磨盘的那个圆圈。同样,我们的学生,上小学时就写这些内容,到了初中还是这样的情节,似乎永远也走不出这个圈圈。谁能帮助我们揭开作文的蒙眼布,让普通的素材也成为一篇好作文的骨架呢?
我认为,学生的生活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平时,他们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吃饭、睡觉的时间在家里,周末时才有机会面向社会。因此,在他们身上发生的事情无非就是上面讲到的这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把这些看上去平平常常的事情整合成为有用的写作素材。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觉得可以进行这样的尝试。
有一句话说得好“文似看山喜不平”。一篇作文,如果平铺直叙,再好的材料写出来也如同嚼蜡,毫无味道。学生都知道,记叙文有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他们的作文里这六要素也基本具备,却成不了佳作,原因就在于平铺直叙,像记流水帐,对于这样的文章,就需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而改变原来的叙事顺序,可以让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这样就能引人入胜了。
(1)倒叙,将结局或突出点放在开头,然后再从前到后,这在新闻消息中已成为套路,叫做“倒金字塔”。例如:一位学生在作文开头交代自己心爱的东西不见了,引起悬念,再一步步揭开谜团,原来是家长拿出去参加慈善活动了,最后,点出主题。这样的文章批改时就使人产生一种想读下去的欲望。
(2)插叙,在本事叙述中插入另外一件与之有关的事,然后再按原来的事写,如《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先生就插叙了美女蛇的故事。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显得非常有兴趣。但要注意的是:插叙不可喧宾夺主。
(3)补叙,对所写事情前面未叙述的部分在作文后面加以补充。
改变写作顺序,仿佛给作文加了“一滴香”,使得原本平淡的文章有了情节的起伏,更能吸引人了。
二.描写表达方式的运用
大家都知道,记叙文是写人记事的,因此,在写作的时候,学生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基本是叙述,有时候也会加入一点议论,夹叙夹议,却忽视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导致文章读起来像喝白开水,非常平淡。我认为在记叙中结合描写,可以使文章生动形象。平淡、呆板的叙述,会使人感到乏味。若在记叙中结合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摹写,会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1)描写人物,要抓住人物特征,运用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等给人以新鲜的印象。如《故乡》一文中,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就成为本文的一大亮点。
少年闰土:
外貌: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项戴银圈,红活圆实的手
语言:脱口而出,质朴生动
动作:活泼刚健,敏捷干脆
中年闰土:
外貌: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红肿,头戴破毡帽,极薄的棉衣,手又粗又笨又开裂,像是松树皮
语言:吞吞吐吐,断续含糊
动作:迟钝麻木
这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了读者深刻的印象,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年英雄变成一个迟钝麻木的木偶人,使人更能体会到封建礼教的毒害之深。这里,描写表达方式的运用功不可没。
(2)描写景物,要抓住景物特点,突出重点,为表达中心服务。这里,有两种情况:
一类是大篇幅描写自然景物。要有详细生动的描写,使文章富有文采。
另一类则是描写自然景物,是为了渲染气氛,对叙述起铺垫和衬托作用的。这一类,往往被学生忽视。同样,《故乡》一文中的环境描写也值得称道。例如:
记忆中的故乡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里有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地;海边有五彩的贝壳,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还有各种颜色的鸟类:稻鸡、角鸡、鹁鸪、蓝背……这一切构成一幅神异的图画,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现实中的故乡是一个荒凉的世界: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其实,故乡的环境应该没有什么变化,物是人非而已。环境描写要切合人物心情。
所以,在作文的时候,我经常提醒学生进行环境描写。开心的事写阳光一点的景,伤心的事写阴晦一点的景,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描写的表达方式,犹如给文章加入“一滴香”,使得文章生动了许多,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我觉得首尾呼应、结尾点题也是使作文“鲜美”的妙方。但我知道,要想使作文教学达到真正的和谐,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行思考,进行深入的探讨。我愿意和各位同仁一起努力,让学生的作文“鲜美”起来,让作文课堂和谐起来!
陈仁贵,教师,现居江苏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