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1期 ID: 155316

[ 赵俊锋 文选 ]   

语文诉求生态课堂

◇ 赵俊锋

  内容摘要:生态课堂是一种尝试,需要在实践中加以发展和创造,使师生的生命发展的可能性在充满生命关怀的和谐课堂氛围中自由地展开,在合作、对话、探究、反思的过程中整体地提升。
  关键词:生态课堂 表现形式 要件
  
  教育始终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新的课程价值观要求改变课堂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整体人格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解读新课程的价值观,笔者认为课堂就理应真正成为生命发展的摇篮。而集工具性、人文性于一身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探求真知、体验生活、追求理想、展示个性的乐园;是生命涌动、个性飞扬的展台;是充满灵性的对话交流的平台,在各种形式对话的流动和交织中,感受生命的律动,心灵的涤荡,灵魂的升华。
  一.语文教学生态课堂的主要表现
  自然和谐:教师积极创设民主的、自然的、生活的、活动的、自主的、情感的、趣味的学习环境,建立一种师生间如朋友般的和谐氛围,营造贴近学生自身体验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被吸引、被感动、被激励的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
  互动生成:表现为教学过程由单向的“灌输”和“接受”转为双向的“对话”和“互动”,师生双方在“对话”和“互动”中进行情感交流、互动对话、实践创造与资源开发,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变成一种动态的、生动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不断生成、创造的过程。
  整体、开放、发展:生态课堂的整体性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是环境、师生、课程三者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生态链,这种环境、师生、课程的共生性使课堂具有了蓬勃的生命力,其最终表现形式是环环相扣,生命不止的循环与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二.构成语文生态课堂的五要件
   (一)教学新思维,营造自然和谐气氛
  具体说来,就是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开放的时空观,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建立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以真诚平等的态度与学生共同研究思考,真诚交流,平等对话。并以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激趣、课堂设趣、拓展增趣……随时营造“趣”的氛围,体现学习资源趣味性,以激情感染学生、以真情带动学生、以竞争激励学生,让学生“想学”“乐学”,营造自然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理解、交往、动态生成的过程中提升生命的价值。
  案例:在教学《金色花》时,开课便设置一个非常有情趣的活动——你对妈妈了解多少?说说妈妈的生日、喜欢的颜色、爱吃的食物、最大的心愿。同学们顿时热情高涨,纷纷举手发言。紧接着将热情高涨的学生带进文本,又以多媒体课件播放童声朗读,设置问题探究,同学们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文本解读之后,又拓展增趣:你想化作什么美好事物来报答妈妈呢?用“妈妈,我想变成 ,当 时候,我为你 ;当 时候,我为你 ;当 时候,我为你 。”的形式,写一段话,并制成精美的卡片,作为圣诞礼物送给妈妈。同学们兴趣盎然,课后,将亲手制作的写有真心话的卡片,送给了妈妈,并且得到了妈妈的反馈赠言,幸福写满笑脸。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增进了母子感情,可谓一箭双雕。
  (二)备课新方式,搭建互动生成平台
  改变传统的教师单一备课方式,根据不同课型,采用师生共同备课,搭建互动生成平台。
  比如有的自读课文和综合性学习,可以由学生合作或师生共同备课,是搭建互动生成平台的好机会。开始可以由教师指导:分组、分类、查找资料、合作交流、展示评比、总结表彰、整理积累。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教师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自行设计活动方案,自由组合,自选主持人,按方案分配活动任务,主持展示、总结评比、整理积累,形成经验性成果。学生自行设计活动方案的过程,就是一种动态的、生动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不断生成、创造的过程。学生在合作备课过程中,不仅自己挖掘了教材,查找了资料,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是教的,还是学的,都兴趣盎然,自然而然的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互动生成平台。
  (三)课堂新结构,创设互动生成情景
  语文阅读课要形成以人为本,以读为主线的生态课堂。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为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要让学生充分自主阅读,形成“五读”教学新结构。
  一读感知。即学生自由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扫清字词障碍,粗线条把握课文内容。
  二读探疑。学贵有疑,再读课文,小组合作,进行问题探究。问题探究是亮点,也是难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注意引导学生把握思考的角度,问题挖掘出来后,引导学生进行梳理归类。
  三读感悟。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走进课文,深入研读,感悟,全班交流讨论,解决问题。讨论交流过程中,让学生尽显个性,教师深入学生,亲身参与讨论交流,作适当点拨,适时点评。
  四读品味。语文是语言的艺术,要引导学生去品读文中优美语句,品出其深刻的内涵、丰富的情感、高超的表达技巧,并加于内化,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从而丰富学生的生命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五读拓展。解读文本后,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延伸。或联系实际谈感受,生与生交流、师生交流,让他们学以致用;或结合课文,进行相关链接,拓展积累,拓宽学生视野。
  语文综合课堂要体现立体型、多元化。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课内与课外结合,综合性学习与阅读、写作结合,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结合,语文学习与网络学习、社会实践结合,构建立体课堂,形成“生活处处皆语文”的大语文观念。课外,根据各自的分工,查找资料,共同调查实践,做好相关准备。课内进行多方展示:课本剧表演、开辩论会、猜词游戏、开展各种比赛等等,让学生在大课堂、立体课堂中提高语文素养。
  (四)练习新设计,促进整体提高
  语文课堂练习应该以用为重,即设计与学生发展有用的新型练习。注重分层要求,基础与技能结合;分类落实,阅读与写作结合;分级达标,学习与运用结合。超越书本课后练习,结合课文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或做相关的迁移阅读,或做相关链接、背诵积累,或做课文精美语句赏析,或进行相关的模仿写作,或写学习心得,或进行相关的实践体验等等,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提高。
  (五)评价新方法,注重生命发展
  生命发展生态课堂的评价秉持发展性课堂评价模式。在评价理念上,发展性课堂评价强调师生的生命发展,强调课堂是一个不断发展、创造的过程,评价课堂主要的标准是看教师和学生的生命质量是否得到提高,生命的创造力是否得到发展。笔者认为,班级寄语、评价竞争、情感互动、角色扮演、言传身教等方式都可以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和方式。
  生命发展生态课堂是建基于知识课堂、能力课堂之上的课堂实践,叶澜教授的生命实践新教育实验正是对此的实践和实验。我们所提出的生命发展生态课堂也是一种尝试,需要在实践中加以发展和创造。我们试图创设一种生命发展的良好课堂生态,使师生的生命发展的可能性在充满生命关怀的和谐课堂氛围中自由地展开,在合作、对话、探究、反思的过程中整体地提升。这样,教师和学生能诗意地生活在课堂中。
  
  赵俊锋,教师,现居湖北宜昌。

语文诉求生态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