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1期 ID: 155327

[ 许华平 文选 ]   

在导入中演绎精彩

◇ 许华平

  内容摘要:导课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课堂教学部分。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导课有它内在的规律性,科学地运用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导入 方法 实施
  
  一.利用诗歌导入新课。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就要求广大师生不仅要掌握好各科的知识,还要十分注重各学科之间的渗透,会用物理学科知识解释其它学科知识和实际生活现象。
  例如,讲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节时,可以用大家儿时就是耳熟能详的唐朝大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用诗句的语言描述了顺水轻舟的运动及其快捷程度。物理学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就此引入新课的教学。
  在物理教学中采用一些与物理有关的古诗句用于课堂教学,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陶冶了情操,又激发了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故事激趣引入法。物理知识的很多内容都有历史事实或名轶事或趣闻笑话。这些内容在日常生活、科学技术中都有重要应用和发展,教师从中选出精彩部分用于教学,对激发学生兴趣,开发他们的思维和促进其掌握知识都有明显的效果。
  例如,在教“浮力”一节时,可讲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奴隶们被投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进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狄杜大惊失色,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教师讲到这里,问:“奴隶们真的是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么?”引出新课“浮力”,这样引发学生兴趣,可收到极好效果。
  三.回忆旧知、复习提问法。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在复习的基础上设置障碍,引出新课题。例如,讲授“杠杆的应用”一节时,可以先提问:杠杆的平衡状态是什么?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用公式怎么表示?接着可以这样问:F1L1与F2L2是相等了,那么F1与F2是否一定相等呢?
  这种方法,既复习了上一节课的内容,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很自然地引入新课。这种方法虽然是传统的方法,但是,在逻辑性、连贯性都很强的物理教学中,仍是常用的有效方法。
  四.实验演示导入法。在教“大气压强”一节时,向学生介绍器材:一个充满气的气球,一个盒口没有涂胶水的胶卷盒,然后将胶卷盒紧贴在气球上,可一松手,胶卷盒就掉下来。(随即提出问题:为什么胶卷盒咬不住气球?)继续实验:往胶卷盒中倒入少许开水,将盒热一下后把水倒掉,紧接着把受热的盒口紧贴在气球表面上,几秒钟后,再松手,胶卷盒就紧紧的咬住了气球。(提出问题:胶卷盒为什么能咬住气球?它靠谁的力量?)
  实验现象刺激而新奇,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提出的问题也是学生急于想弄清的问题,这些问题困扰着学生,迫使他们自觉地阅读教材,寻求答案,自然引出新课。针对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创设疑问,制造悬念,不仅能吸引学生进入特定的教学情境,而且能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产生一种有利于教学的心理指向。
  五.设置路障引入法。学生对某一现象或某一规律缺乏正确理解时,教师有意设置路障,使学生陷入“圈套”,回答问题自相矛盾,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为解决矛盾而进行新课的学习。例如,讲授“温度计”一课时,可先在桌面上从左到右放置三杯水,编号为1、2、3,分别是热的、温的、冷的,让两位同学分别用手指放入1号杯和3号杯的水中,稍待片刻,分别把手指从1号杯和3号杯中抽出,并立即一起放入2号杯的水中,问:“2号杯里的水是热的,还是冷的?”(左边的同学回答:“冷的”,右边的同学答:“热的。”)为什么两位同学对同一物体的温度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呢?这样引入新课的教学,学生思维活跃,兴趣较浓。
  导入方法很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学会灵活运用各种导课方法,做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许华平,教师,现居江苏溧阳。

在导入中演绎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