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1期 ID: 155338

[ 宋桂林 文选 ]   

在创新写作中张扬个性

◇ 宋桂林

  内容摘要:写作是一种心灵的旅游,在写作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写作空间,放开学生手脚,使学生尽情地吐露心声,张扬学生独特的个性。
  关键词:创新写作 真我 个性
  
  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写作空间,解放其思想束缚,开阔其写作思路,使学生在写作中尽情地吐露心声,表达自己的观点,写出有自己个性、有时代特色的好文章。
  一.讲真话、抒真性、书写真“我”
  大文豪高尔基说过:文学是人学。作文与做人密不可分,文章好坏和人的品德、修养、行为有直接的关系。人们常说:“文如其人”,文与人有必然的联系,人与文应该是一致的。写好一篇文章,往往需要调动作者的思想认识、生活阅历、知识积累、表达能力以及才性禀赋诸多方面的修养和储备。文章写作说到底是一种宣传和交流,需要作者以“真情”二字对待读者,表里如一。《庄子·渔夫》中说:“不精不诚,不能感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文章之道,传真不传伪。做人不好却打算写出好文章,就像古人打的比方,敲击破瓦罐想要合乎音律音节,吹折断的苇干想要发出优雅的乐声,那是绝对办不到的。
  赞可夫认为:写作的根本目的是主观意识的培养。写作既培养个性,又负载个性。写作中的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语言调色等,都离不开学生的个性见解。反过来,人的个性又制约着写作的个性。朱自清的作品总是蕴涵这淡淡的哀愁,鲁迅的文章笔锋犀利如刀枪;都与他们各自的个性有关。热情的学生,往往有激情的写作;内向的学生,常常流露着忧郁的思绪;爱幻想的学生,常常有诗意的畅想。个性的差异导致主观意识的差异,形成不同精神风貌,产生不同的写作个性。
  高尔基还说过:“有一种真话是人所需要的,它以羞耻的火焰烧掉人心头的污秽和庸俗——这就是真话万岁!”作文是学生自己的精神家园,是自己人生的“史记”。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个性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首要的是让学生敢于说真话、诉真情。学生惟有健康的表达,才会有健康的写作个性。再者,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把作文当作学做真人的一种历练,使学生懦弱的个性变得更刚健一些,消极的情绪变得积极主动一些。
  二.少命题写作、多自由表达
  要不要命题作文?命题作文的多与少?这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叶圣陶在《文心》中强调:“依自然的顺序,一定先有内容,后有题目。”而命题作文却是先题词,而后去搜索内容,颠倒了它的顺序。如果一律统一命题,限制了文体,限死了题目,学生是最怕写的,也写得最差。一个班级中的几十名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家庭环境、人际交往都不尽相同,由此产生的喜怒哀乐的情感也不一样,清一色的统一命题如何能诱发所有学生的表达欲望?为了完成作业,学生只是七拼八凑,无病呻吟。交上来的作文千篇一律,缺少个性。
  笔者认为:尽可能地放开学生的束缚,减少命题作文,提倡学生自主拟题,鼓励学生多写观察笔记、生活练笔、读书笔记,让学生自由表达,自由自在的写自己喜欢的内容。即使是命题写作,也要注意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识水平,使学生有发挥的余地。不妨多出几个题,让学生从中选一个;也不妨只划定一个范围,让学生自拟标题、自由写意、自由选材。
  如以登山这一事件为例,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拟出不同的题目,来真实的反映这次活动。学生经过思考,并通过小组讨论后,受到启发。有的按中心事件来命题,《登会昌山》;有的按时间命题,《重阳节那天》;有的以揭示中心命题,《困难吓不倒我们》;有的以感受来命题,《难忘的登山活动》《我喜欢这样的活动》等等。在选择材料方面,也各不相同。有的以看到登山中同学们你帮我,我帮你,一起登上山顶的新鲜事,来表现同学们团结友爱的精神;有的以家乡巨变,来颂扬改革开放的优越……由于题目是自己拟,材料是自己选,学生的写作热情非常高涨,交来的习作也各具特色。
  三.深入生活、细致观察、凸显个性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社会上和自然界包罗万象,任你选择,只要你们多去看看,不要看了就写。观察了又观察,研究了又研究,精益求精,哪怕是最平凡的食物,也能创造出生命力来。”社会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基础,观察是学生获得写作材料的主要途径,是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环节。只有以知识为基础,经常深入细致观察,积累材料,凝思聚神,写作才会境界高远,个性凸显。
  法国写作大师福按封这样指导莫泊桑观察生活:“拉车的,早上和晚上的生态不一样;赶车的人喝醉了酒和没有吃饱,对牛的态度也不一样;牛饿着肚子上山岗和饱着肚子走平路有明显的不同……这些不同细节举不胜举,如果你加以观察,就是写出一百篇文章也不困难。”观察能力是写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敏锐的观察力能帮助学生发现有关事务的个性特征。
  《红楼梦》第四十二回宝钗论画是说道:“该多该少,分主分宾,该添的该添,该藏的要藏,该露的要露。”作文与作画一样,观察要“细”,剪裁要“精”,也就是说在梳理所获得的信息是要发现有个性化的内容。因此,在观察过程中,引导学生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觉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用眼抓拍到有代表性的人物特点和事件。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出的文章自然也不同。于是,我在带学生游览会昌山主要风景点时,尽可能让学生多角度观察。我事先布置了几个观察点,让学生自己选择,进行重点观察,结果文章的内容完全不一样。学生的作文多姿多彩。
  写作是心灵的释放。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都有自己的特殊经历,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审美观。教师的责任是发现学生写作中的闪光点,然后去放大,鼓励学生按照自己本来的样子去更好的发挥。让学生在开放的写作空间里,放飞他们想象的翅膀,驰骋他们思维的快车,张扬他们健康的个性。
  
  宋桂林,教师,现居江西会昌。

在创新写作中张扬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