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中学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在实践中有一些基本要求,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原则 观察 阅读 独特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扪心自问,虽苦则乐。收拾记忆中的那些碎片,每每就有些许的冲动。满园佳作关不住,朵朵红杏绽放来。那些体现学生心血和智慧的佳作,是学生留给我的宝贵财富。与人分享,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一.观察是写作的基石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解除作文无米之炊的困境,就要学会认真观察生活。人的双眼就像一台摄像机,它真实地记录下观察到的一切事物,然后经过大脑的储存、分析、加工,借助文字表达出来。没有观察就没有写作的素材,观察是写作的基石,否则作文就只会闭门造车,枯燥乏味。像大家耳熟能详的朱自清《春》、老舍《济南的冬天》,之所以写得那么好,无不与作者细致的观察分不开。
2005年的初春,春暖乍寒,在学校多媒体的教室里,雅典奥运会男子双人3米板跳水决赛的精彩画面,呈现在学生们面前。观看前,我特别强调请同学们重点关注场上一对中国选手的表现。可能是同学们对比赛结果早有所闻,放完录像后我问大家:“最感人的场面是什么?”有些同学竟不知说什么好。语文课代表回答说:“跳水失误的选手王楠刚从水里起来,他的搭裆彭勃上前用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个场面好让我感动。好佩服彭勃,只是因为队友的失误,眼看到手的金牌就这样从指缝里被水冲走了!”课代表的话音一落,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接着我又把录像重放一遍,并让大家围绕课代表的发言,翻检出记忆中似曾相识的画面,自拟角度作文。之后一位同学以《宽容伴我成长》为题,叙写年幼的自己,踢足球不小心打碎了邻家的玻璃,却意外得到了原谅;偷别人辛苦栽种的桃子,被逮了个正着,那人却一笑而过;上小学后与小伙伴闹矛盾,衣服被扯破,半夜从梦中醒来,看见疲倦的妈妈还在灯下匆忙,那缝在衣服上的补丁,仿佛是母爱盛开在我心中的花朵。无怨言的母亲似乎在用无声的语言告诉我,宽容就是对自身的反省和对他人的包容。文章结尾则是:“我敞开的我心扉,记载着我成长中宽容的倩影,欣赏着它,珍藏着它。这宽容的干果仿若是精神的食粮。因为宽容,明朝的太阳定将明媚;因为宽容,内心的矛盾必将消除。这似二月春风般的宽容啊,一生只愿有你来陪伴。”的确,是精彩的生活,带给他写作的灵感;是认真的观察与思考,打开他写作的思路。此时此刻,当我写下了学生习作中的这一段话,口中涌动着一种淡淡的滋味,这就是幸福的味道。
二.阅读是写作的沃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培根也曾说过:“读书使人头脑充实,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要想学生写出好的文章,就应该引导学生吸收各种各样的知识;要想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千万不能断了学生在头脑里的“活水”源头。
年年岁岁在你的额上留下痕迹,但你在生活中如果缺少阅读,你的心灵就将布满皱纹。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读文,可以让你领略无限风光,可以让你获得累累硕果。
2007年4月,紧张复习备考中,我们迎来了武汉市四月调考。调考的作文是:花点时间去——。要求考生把题目补充完整。有一位学生在《花点时间去阅读》中写道:“花点时间去阅读,享受一餐精神上的盛宴。当晚风吹拂,夜阑人静之际,调好一杯浓香的奶茶,拥被而坐,拧亮台灯,心灵便进入了一种超脱的状态,到书海中做一次次孤独的跋涉者。捧一本郭敬明的知名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被林岚悠闲充实的大学生活所羡慕,也为她曲折的人生命运而感慨;翻一部曹雪芹的世情小说《红楼梦》,被宝黛之间纯真浪漫的爱情所感动,也被他们有情人难成眷属而心痛。温馨朦胧的春夜,烟云缭绕的夏夜,安适宁静的秋夜,静谧寒冷的冬夜,都赋予了夜读无限的乐趣。”另一位学生在《花点时间去旅行》中这样写道:“花点时间去旅行。走出束缚,走出隔阂,让旅行的船只在大陆与台湾之间载着炎黄子孙来往穿行,让旅行的航线将祖国母亲连成一个整体。母亲已不能承受分离的痛苦,同胞也不能承受思念的煎熬。因为流泪的是你,湿面的却是‘母亲’;悲怆的是你,苦痛的也是‘母亲’。”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些彰显学生灵动的智慧之作,平时的广泛阅读功不可没。阅读是写作的沃土,阅读是写作的老师。
三.独特是写作的灵魂
很喜欢用灵魂唱歌的歌手张杰,也很钦佩用灵魂创作的鲁迅先生。感谢鲁迅先生为我们留下了那么多思想丰富、过目难忘的艺术形象。如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唠叨着“一代不如一代”的九斤老太;善良而又麻木的中年闰土;热情而又果断的少年阿发等。
写作是提倡用我手写我文,抒发真情实感。无痛呻吟或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假大空式的作文,很难获得读者的青睐。好的文章不仅仅是物象的独特,还应该有思想火花的独特。曾有人这样诠释失败:失败是红色的,它既象征着流血的伤口,又预示着火红的希望。“读罢使人颇受启迪。
我也曾眼含热泪,记下了学生在《当我面对母亲的时候》中的一段话:“坐在老屋的客厅,看着摆放在另一端木板上的奶奶,此时,我悲伤而难以自已。我唯一能做的只是趴在母亲的膝上啜泣。母亲用她那历尽沧桑的双手抚摸着我并和蔼地告诉我:“奶奶会在天堂里看着你,守着你。奶奶是带着满足幸福地走的,如果你哭了,奶奶会很伤心,会很不安地离开。”我仰起头,却看到了眼眶噙满泪水的母亲。面对母亲的安慰,我放开了心胸,同时压在心头的是束手无策,我难过时有亲爱的母亲安抚我,那母亲伤心时……”
亦曾在无数次批阅学生的习作中,用心收藏了《唢呐——记忆的苔痕》这篇灵魂之作。时至今日,感动的情愫还充溢在记忆深处。
记忆中的青苔丝,慢慢地爬入那似镜般平静的潭。点缀的慵倦,不知所谓的骄狂起来,得失显得怅惘,只想轻轻撩乱潭面的这荡漾,竟不知不觉的做作,心中似乎鸣叫起来,什么呢?
我双眼闪闪地望着这闪闪的记忆,眼眸深处似乎涌出一些不知道的古树。
……
爷爷仍然在那棵古树旁吹唢呐吗?这古树下的爷爷是否仍流着泪呢?我多么想念唢呐背后那双强劲且温柔的手,他让我最先且最后感受到生命的魅力。爷爷病重的那段时间,父亲离开了一段时间,也去故乡看望了爷爷。我很悲伤,因为学习,也没有时间回去一次。将近八年了,我都没有再回过故乡一次。只能在记忆中选择并摸索那隐约的痕迹。
唢呐声回荡在心田,思想也在为它困惑。其实我早说想提笔了,但我确实不知该如何描绘,只能默默的将自己的思念寄托在这回忆的唢呐身上,因为我只有在这上面才真正的感受到爷爷时时刻刻陪伴着我。
感谢我的学生为我提供了这么丰富的精神食粮。但愿同学们能用自己的笔去写自己的心,去观察生活,去阅读时文,一生学会用心灵和真情实感去写作。
周志怀,教师,现居湖北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