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1期 ID: 155380

[ 赵润霞 文选 ]   

如何激发中职生学习的积极性

◇ 赵润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激发中职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师有必要提高认识,从了解学生实际出发,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充分认识中职生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历史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素养教育,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历史教学重要的社会功能,也是中学历史教育的不变目标,因此中职学校的历史老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历史学习的重要性。
  二.学生历史学习现状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目前,许多中等职业学校不开历史课,有的学校即使给相关专业如旅游、文秘等开设了历史课,但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的。我们对三门峡中专在校生进行了历史知识的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近65%的学生对历史学科比较感兴趣,但掌握的历史知识非常欠缺,常常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35%的学生受“学史无用论”的影响较深,不愿意学习历史,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老师的责任重大。
  三.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中职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1、通过时事热点问题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青年学生理应对时事热点问题充满热情与兴趣,常言道:“今天的历史就是昨天的政治,今天的政治就是明天的政治”,政史不分家,因此中职历史教师应积极利用时事热点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如:通过联系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讲述“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通过联系今年的“达赖动向”,讲述“西藏从古至今就是中国版图”的历史事实等等,在历史教学中适时地引入一些“热点”问题,既能较好地体现历史学科“古为今用”原则,也能更好地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2、通过文学影视作品与历史真相的比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通常只注重教材知识点的讲授,就事论事,这就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兴趣。然而在现代社会里,由于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的作用,使学生接受了大量的课外信息。教师如果能立足于课本,将文学影视作品与历史真相的比较,就会使学生对学习历史兴趣盎然。如:将《三国演义》与《三国志》进行比较分析;从近来电视热播的《汉武大帝》、《至尊红颜》等历史剧,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历史观评判历史人物,区分艺术作品与历史的不同,这样既使历史知识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增加乡土史内容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乡土史带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和乡土情味,更贴近学生,易使学生产生亲近感。通过对乡土历史知识及其发展变化的教学,能使学生从局部到整体了解历史发展的大势,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因此历史老师可积极增加“乡土史”教育内容,比如:我在历史课中加入了《三门峡乡土史》的有关内容,结果一下子吸引了学生,当我们在历史课中讲起三门峡远古时代的虢国和陕州城的历史时,很多同学露出喜悦、惊讶的神色;当我们讲到三门峡地区有万人朝拜的黄帝陵、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函谷关、有悠久春秋战国时期的虢国车马坑、秦赵会盟台、有今天的万里黄河第一坝时,同学们早已被精彩的历史课所深吸引。这样老师从身边事、身边景谈起,不断挖掘历史教育的新内容,更容易激发学生对家乡史的探求欲望和对历史科的学习主动性。
  4、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历史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要善于挖掘和利用各种宝贵的教育资源,探索多种教育形式,如: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文化遗址,革命纪念地、博物馆和纪念馆。以课堂教育为主结合社会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三门峡中专历史教研组先后开展了“弘扬五四精神、誓做时代新人”演讲比赛、纪念“一·二九”歌咏比赛、历史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了广大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赵润霞,河南三门峡中专教师。

如何激发中职生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