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必须贴近学生实际,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尽可能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文学辅导 文学活动 文学写作 下水写作
写作是什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如何进行写作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如下建议: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写作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在我的写作教学中,特别注意了以下四个方面:
一.文学辅导:让学生有一双生花的妙笔
文学辅导是写作教学的基础。
写什么?我要求学生书写自己的生活,写生活中自己最熟悉的,最想写的,感触最深的,体会最真的。通过辅导让学生明确: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在作文中,既可以倾诉衷情、宣泄愤怒;也可以描绘人情,形容世故。我给同学们一句寄语:给自己一双慧眼,去学会观察生活;给自己一双巧手,去学会描绘生活;给自己一颗良知,去积极回报生活。要在作文中成长,在成长中作文。
怎么写?结合同学们的实际,我制定了三字方针:小,细,深。要从小事开始写,把大的内容用小事来体现,也包括从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挖掘出写作的灵感;写作时要注意细节描写,特别是那些让自己感动的细节必须重点突出;写作主题要深刻,既要表达自己真挚的情感,又要让读者读后有自己的思索。
写到什么程度?突出四个关键词语:真诚,真诚的反映生活,反映自己内心的感受,将真诚的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得等)用真诚的文字表达出来;感动,作文中要有丰富的情感,感动自己方能感动他人;创造,文章要有创造,要有自己的个性,在写作中要有丰富的联想与想象,特别是要有自己独特的世界观;自然,文章表达要自然,要用心灵去感悟人生,将自己真切的思想和情感了然于字里行间,情动于衷而形于文。
在文学辅导方面,我认为最主要的是让学生消除对写作的畏惧心理,并逐渐的有信心、有兴趣参与到写作之中。为此,我首先让学生明确写作的目的所在。写作就是一种自由的表达!表达了一种真实,也就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思考和一种本真的生活状态。也就是说,写作就是把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得等用文字形式表述出来。要求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而不是用别人的眼睛看。比如在母亲节到来的时候,我安排学生每人给自己的母亲写一封信,表达出自己的真挚情感,每一位学生都写得很认真,写出了不少感人的优秀作品。写完后,我要求学生把这封信在母亲节这天亲手交给母亲,并细细观察母亲看这封信的表情,并记录下来。第二天,我们又写了第二篇文章:《母亲看了我的信》。两篇文章都写得非常出色,所有学生都写出了自己真诚的话。我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的写作!
二.文学活动:让学生有一颗敏感的心灵
一是通过文学活动让学生获取个性化的体验。如果说文学辅导培育学生的文学梦想,唤醒他们的创作激情,那么文学活动则让学生走进生活,对生活充满着敏感和体验。每年我们都组织“临淄—蒙阴”手拉手夏令营,与沂蒙山区孟良崮中学、旧寨中学的伙伴们一起生活、共同体验;走进曲阜夏令营,走进智者的家园,聆听圣人的教诲;生态环境夏令营,走遍大江南北,了解世事风情;齐国故都采风,了解源远流长的齐国文化。在每年度的“临淄—蒙阴”手拉手及社会实践考察夏令营中,同学们跟沂蒙山区的伙伴们结成对子,吃住在伙伴家中,真正体验农村孩子特有的纯朴、热情、善良,正如同学们自己所言:“从山里的伙伴身上,我们找回了一些差点被我们遗忘的品德,学到了坚忍不拔的精神,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是善良,什么是节俭。”从蒙阴回来后,每年同学们都能写出15万字以上的作品。个性化的体验是孩子们收获到了很多,对他们今后的人生之路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二是通过编辑社刊《放飞》让学生张扬个性化的自我。我们面向全校同学,出版校刊《放飞》。我们组建校刊编辑部,设主编一名,责任编辑八名,完全由他们自己负责,比如:选稿、版式设计、校对等,自己的栏目自己负责。在这里,少年文学院的编辑们忙碌并快乐着,他们在辛勤耕耘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文学梦想。在担任主编期间,我获得了许多见世面、长见识的机会,少年文学院和《放飞》让我收获的不仅是荣誉,还有方方面面的成长。”
三.文学写作:让学生有一个美丽的文学梦想
我在辅导少年文学院的过程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一届的院长,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出版自己的专著,而且要带领本届学员为文学院做出独特的贡献。为此,我根据每届学员的不同情况作了相应的辅导。
第二届院长郑燕,她对文学悟性很强,热情很高,非常执著。我就鼓励她进行长篇小说的创作,她用日记形式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照例是过一段时间就交给我看,我针对小说的情况,从整体布局,到悬念的设计以及写作手法的灵活运用均给她不断的提出新的要求。郑燕也在不断的按我的要求写作,文章也在不断的成熟起来。为了能达到出版社编辑的要求,我就集中利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跟她一起进行了全部的修改,特别是第一部内容几乎又重新改写了一遍。完稿之后我们寄到了海天出版社,海天出版社马上决定出版这部作品。
唐雪卉同学爱好广泛,舞蹈、声乐、美术等均有涉猎,并且都取得过优异的成绩,在学校担任班长、学生会副主席等,大量的时间用于了管理等方面,针对她的情况,我进行专门的辅导,要求她每天利用日记写一篇小短文。每篇日记我均进行点评,让她的生活与写作融为一体,于是,日记成了她的习惯。后来,她的作品屡屡在《作文报》、《语文学习报》等报刊发表,写作也成了她的一种生活方式。2007年8月,她在第六届全球华人少年美文写作征文比赛中一举夺得唯一金奖,并被贾平凹先生收为弟子。
关注学生个性,展示学生文学才华,使得一部分文学少年脱颖而出:张天、范辉、杜纪玲、边晓璇、孙晓、陈晓萌、姜琳、孙潇寅、孙汀、张逍、左阳……现在,同学们已经正式出版了16部富有个性的文学作品,同学们在《语文报》、《青年文学》等国家级报刊发表文章近4000篇。
四.下水写作:让学生有一个身边的学习榜样
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只有当教师自觉的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与发展。因此,在为学生创设成功机会的同时,我也注重对自我的更新。在教学管理之余,学习成了我永恒的主题。我也曾经与学生进行了约定:共同学习,共同读书,共同写作,看谁写出更好的文章。
我坚持着写下水作文的习惯,只要给学生布置的作文,要么自己提前写一篇,读给学生听,给他们开阔思路,要么跟学生一起写,大家进行比赛,写完后一起交流。跟学生外出采风同样如此,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要做到,并且把自己的作品第一时间发到我们的博客上。几年来,我个人创作的文学作品数十篇也散见于《语文世界》、《山东教育报》、《东方散文》等报刊杂志,个人曾经出版《谛听,那回归的声音》、《心灵原唱》等两部诗文集。老师的引领作用,激励着学生的成长。
让生命因文学更精彩,我跟我的学生一路同行。
于宪平,教师,现局山东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