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之道,立意为先。清代王夫之将文章的“意”比作三军之统帅。可是现在有的语文老师提出了“套路作文”“技巧作文”的主张,忽视了学生自身品德教养对作文的巨大作用,忘记了作文教学育人的重要功能。受此影响,不少学生为考试而作文,不注意自身道德的陶冶和思想的磨砺。有的学生胡编乱造,立意肤浅;有的学生语言漂亮,却无真情实感;有的学生甚至不遵从社会公德,提出耸人听闻的论点,企盼一鸣惊人。
清代评论家徐增说过:“诗乃人之行略,人高则诗亦高,人俗则诗亦俗。”为了提高文章的立意,古代文学家十分强调作者人格的提升,要求作者具有开阔的胸襟,远大的抱负,高尚的人格。所以,要求文章立意高远,首先要求作者有高尚的道德,有正确的价值观。 “言为心声”,文章就像镜子,可以照出作者的灵魂。人品决定文品,如果你没有一定的道德修养,是很难写出具有健康情趣与高尚情操的文章来的。有了高尚的人格才能有高品位的文章,因此,立意需先立德。
初二期末考试要求学生以“成熟的标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这里的成熟应该是一种完善与健全的人格:有主见、懂得感恩、学会宽容、有责任心和待人真诚等等,这些都可以立意,作为成熟的标志。然而令人失望的是,正确立意者很少:有学生写自己在家帮妈妈拖了一会儿地,说明自己有责任心了,这是自己成熟的标志;还有学生提出“我学会了宽容自己的过错,这就是我成熟的标志”;有个学生写自己一次参加比赛后,发现母亲没有在门口等候,便气呼呼地想发作。母亲向他道了歉,还烧了许多他爱吃的菜,他才“宽容”了母亲,这标志着自己成熟了。有个学生更离奇,写自己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衣服,在选衣服时,既不听爸爸的,也不听妈妈的,最后买了一件自己早就想要的印有骷髅图案的衣服,说明自己有“主见”了,是自己成熟的标志。这些作文的立意,让我很吃惊,我看到的是一个个不健全的人格。现在的学校和家庭教育淡化了对孩子心灵世界的关注,过于注重他们的知识和能力,“一考遮百丑”。不少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委屈不得、批评不得、承受不了压力,不能宽容、不懂感恩。试问:这样的德行能给文章一个高远的立意吗?
胸怀旷达,立意自然广阔;志向远大,立意自然高远。语文老师关注学生作文,更要关注学生品德,要带着学生深入生活,澄清错误认识,通过言传身教, 对学生进行人文指导,让学生写出有“人性”的文字来,这才是当务之急。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