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742

  

追问,让课堂教学有效真实

◇ 吴秀君 杨蜜霜

  新课程理念要求文本的解读应呈开放的态势,以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点拨者、知识辅导者和人格引领者。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追问是有效的和必要的手段。平等、深入、有价值的对话能使师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案例:《半截蜡烛》教学片断: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出示:(第3节)“一天晚上,屋里闯进……危机似乎过去了。”
  (1) 指名读,一天晚上……面前。
  师:德军知道这个秘密吗?点燃蜡烛后会有严重的后果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2) 伯诺德夫人……万一……生命的结束。
  生齐读。
  师:这严重的后果,伯诺德夫人清清楚楚,齐读。
  师:此时夫人是——
  生:燃眉之急、火烧眉毛、万分焦急。
  师:用一个成语来说她的心情,可以是——
  生:心急火燎、心急如焚。
  师:用心急如焚比较合适。
  (3) 师:夫人是怎么做的?
  生:(齐读)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放在桌上。
  师:孩子为什么脸色苍白?
  生:因为他们知道情况的严重。
  师:孩子知道:万一……
  (生读“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
  师:急忙?
  生:这里表示强调。
  师:夫人的反应是——
  生:非常迅速、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师:夫人担心险情,担心两个孩子因害怕而做出不恰当的举动,她说了一句话——
  (4) 出示:“瞧,……灯亮些。”
  师:夫人的这句话中,你最关注什么?
  生:“瞧”,引起德国军官的注意、关注。
  师:老师关注“这盏灯”,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油灯亮蜡烛暗,夫人强调这盏灯,德国军官就会关注这盏灯。
  师:这时,夫人非常机智——
  (生:齐读)
  (5) 出示:说着……把蜡烛吹熄。
  师:夫人不露声色地把蜡烛吹灭了,面对突如其来的险情,她表现得怎么样?
  生:从容、冷静、机智、镇定、沉着……
  师:夫人不露声色地吹熄了蜡烛,这是何等的机智啊!板书:沉着机智
  (生:齐读第3节。)
  (6) 出示: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师:“似乎”这个词,你看出什么来了?
  生:危机并没真正过去……
  反思:
  1. 在追问中寻求有效
  巧妙的追问,能拓宽课堂阅读的空间,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办法之中,追问不失为最简单的一种办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教师的追问,让学生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冲突,从一场危机到另一场危机,学生心情由紧张到轻松,又由轻松到紧张。在这一张一弛的过程中,学生真切地从文字中感受到了燃烧着的蜡烛给伯诺德夫一家带来的危险。这环环相扣的追问使学生的思维之弦绷得很紧,全身心地跟随着伯诺德夫人一家与敌人巧妙地周旋着,一颗心随着事件发展而跌宕起伏。
  2. 在追问中显现真实
  语文课堂应该是真实的,课堂教学要遵循学生阶段性的发展要求,要尊重学生最原始的表达。学生的回答可能肤浅、粗糙、片面、零碎,甚至有偏差、错误,但这些都是最真实的学情。老师追问,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入而周密地思考,直到理解正确、全面、细致、深刻为止。教师只有用心去聆听孩子真实的心声,才能让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追问,让课堂教学有效真实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