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762

[ 邵林永 文选 ]   

《赤壁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邵林永

  【设计创意】
  《赤壁赋》是苏轼的名篇,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他坦荡的胸襟。本设计依据新课标的精神,以朗读为基础,以互动为平台,以交流为手段,在师生间平等对话、共学同写的氛围中达到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知人论世,了解苏轼的生平经历及思想。
  2. 积累、默写名句。
  3. 体会情、景、理有机结合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 以诵读为主线,在读中理解词语、句意,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赋”的韵味。
  2. 以互动为平台,在互动中揣摩语句,品析文章,解读苏轼,感悟人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想水平,培养其豪放达观的人生态度。
  (三维目标在教学中是融合一体的,不应人为割裂分开)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说明:第一课时要点为学生交流课下搜集的苏轼的相关资料及对他的评价,教师从文学史的角度介绍苏轼的人生及文章风格;解析课文字、词、句;积累、默写名句;读背课文。)
  一、 师生竞赛对对联
  1. 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近苏轼这位文学大师,了解了他的生平与思想,探讨了《赤壁赋》字词方面的问题,疏通了文意。我请大家在课下用对对联的方式来概括文章的内容或写法。下面,老师将和你们分别展示自己的对联,咱们来一次对联PK。
  2. 请学生上黑板板书对联。
  3. 教师投影自己的对联:
  ① 泛舟赤壁,赏清风明月,呜然洞箫;饮酒月下,析宇宙天地,慨然人生。
  ② 主客问答形式巧,字词句皆佳;骈散结合意蕴厚,情景理交融。
  4. 师生互动评价。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直言优弊)
  二、 合作探究“写景,抒情,说理”
  1. 写景。
  (1) 一读课文,重点勾画描景的语句。
  (2) 学生交流:
  ① 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② 这些景物呈现出什么特点?
  ③ 请你用优美的语言将“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两句展现的情景描绘出来。
  2. 抒情。
  (1) 二读课文,重点关注蕴含作者情感的语句。
  (2) 教师引导:文中人物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情与景之间构成一种什么关系?
  (3) 针对“抒情”的内容,请你设计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与同学互相交流、探究。
  (学生交流、探讨,教师指导并参与其中)
  (4) 展示探讨成果。
  在刚才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大家一块梳理探究的结果。各小组选派代表陈述交流所得,教师摘要板书于黑板上。
  (5) 教师评价学生的探究成果,小结文章情景的特点: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
  3. 说理。
  (1) 三读课文,重点关注能体现作者人生观的语句。
  (2) 教师引导:
  ① 文中哪些语句能体现出作者的人生观?
  ②苏轼与客人的观点有何不同?
  ③ 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谈谈你对他的人生观的看法。
  (学生思考后回答)
  ④ 从这些内容来看,苏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用精要的语句概括。
  4. 阶段小结。
  根据我们以上的活动,请大家做一番整合,评述文章情景理紧密结合的特点。
  学生评述,教师评价、小结:
  在艺术上,这篇赋写景、抒情、议论三者紧密结合,情景交融,情理相生,创造了一种既充满诗情画意、又蕴含人生哲理的独特的艺术境界。
  三、 互动空间,自由质疑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尚存在的疑难,互相解答。
  (由学生担任此环节主持人,负责组织生生之间的质疑、答疑或辩论的互动活动;教师亦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活动。)
  四、 板书设计
  
  [作者单位:安徽省怀远县第三中学]

《赤壁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