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808

  

“勺子现象”的启示

◇ 吕 赟

  为推动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校长决定对全校所有的青年教师提出考核要求:每人每月要听六节课,每人每月要读一本相关学科的研究书籍并写一篇相关的读书笔记,每人每月要写两篇教学反思、一篇教学案例或论文,每人每学期要上一节校级或校级以上的公开课……凡是未能完成相关任务的,在全体教师会上通报批评,并扣除奖金。本以为这样便能“逼”着青年教师加速专业化,可没想到事与愿违,几乎所有青年教师的读书笔记、教学反思及案例都是从网上下载的,就连公开课也不认真准备,应付了事。对于学校的批评,次数多了,他们觉得无所谓。
  为什么会这样呢?怎么现在的年青人如此地不求上进呢?学校这么用力地在后面“推”他们、“赶”他们,他们怎么还如此地不卖力呢?校长陷入了苦恼……
  一天中午,校长到学校食堂就餐,走到汤桶边发现盛汤勺子的柄都加长了。原来勺子的柄都比较短,教师们用勺子盛完汤后,还得把勺子挂在桶边,有人或有意或无意地将勺子往桶内一丢,勺子滑到菜汤里去,后来的人要从菜汤里捞起勺子再用,既不方便,也不卫生。为此,学校多次提醒盛汤者要注意公德,不要乱扔勺子,指出这一不文明的行为,是素质不高的表现,但效果并不明显。校长喊来司务长询问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司务长笑着回答:“经过观察我发现,这个问题并不完全在教师的素质上,主要是勺子柄短,与桶身不相匹配,因此只要加长勺子柄,问题就解决了。于是我将所有的勺子都换成了长柄的,这不,勺子滑到菜汤里的现象再没发生过。”
  校长受到启发回到办公室,就召集相关人员针对“如何让青年教师加速专业化发展”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最后形成共识:将原先的“青年教师考核要求”改为“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内容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为每一位青年教师建立一个完整的档案资料,由专人负责管理;对所有青年教师实行“一对一”的“师徒结对”帮扶计划;每学年每位青年教师可以得到读书补贴300元(凭购书发票报销);学校对阅览室以“舒适、温馨”为标准进行简单的装潢,并配上果汁、咖啡、茶叶、水果等;每两年每位青年教师都能得到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同时学校每学期将邀请一名相关学科的名师、专家来校授课、讲座;学校每学期都会举行一次相关学科的案例、反思评比、赛课评比,让每位青年教师都有参赛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其师傅进行全程辅导),同时选出其中的优胜者参加高一级别的比赛;学校对青年教师的评价方式进行调整,对于做得好的地方,在全体教师会上进行公开表扬,而对于存在的一些不足现象,则由一名校领导陪同其师傅一起与相关青年教师谈一次话……
  自从校长加长了“勺柄”之后,全校的青年教师变了,都积极地投身于教科研之中:阅览室里经常有青年教师读书的身影,教研组活动过程中经常能听到青年教师们激烈的讨论,各种竞赛中经常能够看到青年教师们自信的笑容……
  这些变化,校长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虽然学校在“加长勺柄”的过程中花了不少经费,但是他觉得值!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新区实验小学]

“勺子现象”的启示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