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749

[ 王登泰 文选 ]   

小学语文体验性教学例谈

◇ 王登泰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体验”一词。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理解, “体验”是指由身体活动和直接经验产生的感情与意识。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包括认知、理性、情感、人格等范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体格健全发展的过程。在语文课堂中实施体验性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带着自己的心理特征和生活体验,感悟语言、欣赏语言、积淀语言、运用语言,从中体验到语文学习本身的乐趣,让这一学习过程与个体生命的丰富发展过程趋于一致,从而享受到生命活动带来的震撼和愉悦。
  一、 在朗读中体验。朗读,是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读者通过朗读来感悟文章内涵,来体验作者感情。我在教学《二泉映月》时,这样指导学生朗读:
  师:一边是苦难、屈辱、悲惨,一边是热爱、向往、追求,这一切在一个中秋之夜,终于化作了这样的心声——
  生1:(朗读)“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想到自己被水果店老板辱骂和毒打的那一幕——
  生2:(朗读)“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
  师:想到别人吃着团圆饭,自己却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那一幕——
  生3:(朗读)“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
  师:想到自己虽然穷得身无分文,却死也不给地主老爷拉曲卖艺那一幕——
  生4:(朗读) “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
  师:想到自己十多年的苦难、十多年的悲惨、十多年的屈辱,想到自己十多年的热爱、十多年的向往、十多年的追求,阿炳终于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这样的声音——
  生:(齐读)“渐渐地,渐渐地……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同一句话用同样的方式让学生重复读了五遍,形式简单,而每一遍的朗读都蕴含着精心的情境设计,在步步深化的指导中,调动了学生的朗读情绪,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理解更深入,感悟更深刻。
  二、 在赏析词句中体验。有的课文,用词造句看似普通,却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要让学生真正有所感悟,单靠读一读、想一想还不能深入体会其中的奥妙。教师应该让学生直面语言文字,潜入语言环境,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品味,去发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品评出语言的深刻意蕴,从而对文章的主旨有所感悟。《狐假虎威》一课开头有这样一句“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为了让学生领悟这只狐狸当时的心情,我抓住“窜”字进行引导:
  师:你能说说“窜”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说“跑”“逃”等)
  师:你平时什么时候会跑?什么时候会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情景,体会用词)
  师:那么“窜”“逃”“跑”三个字哪个最能表达狐狸此刻的心情?
  在反复的比较中,学生理解到“窜”是逃和跑的意思,更是慌慌张张地跑、害怕得到处乱跑的意思,学生的感悟体验经历了由语言形式到情感内容的过程。
  三、 在换位移情中体验。《沉香救母》一文是用第三人称来叙述沉香不畏艰险、英勇救母故事的。充分感受课文内容后,我让学生以第一人称“我”替换文中的第三人称“他、沉香”进行诵读。如“望着高耸入云的华山,想到就要跟日思夜想的妈妈见面了,我心里无比激动,举起神斧……”这样替换人称读,既让孩子们读得情趣盎然,也有利于孩子们进入文本情境,获得真切体验。
  四、 在情境表演中体验。要将书面语言转换成动态的表演过程,需要学生深入地理解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所承载的情感。在教学《船长》一课时,我组织学生演课本剧,演乘客的同学通过表演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当时人们内心的恐惧、形势的紧迫;表演船长的同学也在思索:这时候船长为什么要“大声吼道”?船长说了什么?如果少掉其中的一句话、一个字行不行?同学们为了表演好,就必须仔仔细细地阅读课文,咀嚼语言文字。在表演过程中,声情并茂地朗读语言文字,又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把握其本质内容。有一次,一位“船长”表演时忘记了说最后一句“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学生评委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这句话不能丢,这很能表现出船长的果断、勇敢以及对船上所有乘客高度负责的精神;有的说肯定不能丢,因为下面一个自然段说实际上船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联系上下文来看,丢掉的这句话最能体现出船长舍己为人的品质。如果没有表演,学生还真难有如此深刻的体验!
  五、 在课后练习中体验。课后练习是编者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和安排的,对教学来说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因此,巧用课后练习题,有利于实现再度体验,使认识得到升华。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课后练习4: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
  (1) 汤姆小心翼翼地把鱼竿拖出水面。哇!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
  (2) “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3) 他只好慢吞吞地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鱼钩,把鱼放回水中。
  (4) 汤姆叹了口气,心想:我这辈子再也钓不到这么大的鱼了。
  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读后展开讨论,让学生感受汤姆心情的变化,通过自主探究,形成共识:惊喜——很不情愿——侥幸——无可奈何——遗憾。在学生体验汤姆内心情感冲突的基础上,更深刻地领悟了本文的主旨。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通洋小学]

小学语文体验性教学例谈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