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读写结合,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练笔
挖掘课文中的写作资源,让作文挤进阅读教学。一篇篇文章就是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习作训练的资源。如进行故事续写:学了《狐狸和乌鸦》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在这个童话故事里的两个动物都各有特点,一个很狡猾,一个爱听奉承话,狐狸一溜烟地跑掉后又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请续编故事。进行诗文转换:学了《过故人庄》,引导学生根据诗意,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既促进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又培养了表达能力。进行情节扩展练习:如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文中有这样两句描写邱少云烈在火中坚持潜伏的话:“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教师可启发学生结合课文插图,由邱少云的外表,推想邱少云当时的内心活动,把这两句话扩写成一段内容具体的话。让学生从中体会这个伟大的战士顾全大局,自觉遵守纪律,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完成潜伏任务的高尚品格。
二、 融入生活,指导学生在活动中练笔
学校就是一个大家庭,置身其中的每一位成员对它的感情都是无以言表的,这份感情在平时的各种活动中都会得到充分的体现,语文老师应抓住每一次机会。例如:为了建立班级图书角,提高学生家庭图书的利用率,班委会决定每人每月带三本书到班级与大家交换阅读。这些书放在那里,如果由大家任意翻阅,书的损坏情况一定非常严重,图书管理的问题如何解决呢?为此,教师可引导开展“竞选图书管理员”“我也献一策”“我是书的小主人”“学补书”等系列活动。“竞选”使学生明白了如何思考问题,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献策”使学生学会如何选择最佳方法去解决问题;“补书”使学生体会劳动的艰辛。
三、 开放感官,指导学生在探究中练笔
亲身经历对学生来说是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教师应给予机会,引导学生开放多种感官积极体验,真正让学生作文做到“言之有物”。如制作:让学生动手完成一个小制作,并把制作的过程、感受和新的发现写下来。实验:让学生把自然课上或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问做一个小实验,然后把实验的过程、收获写下来。参观:春天来了,带领学生到公园参观游玩,让学生通过看、听、闻、摸、想……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捕捉习作素材。义工: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充当义务宣传员、卫生小卫士,为本地产品写广告词等。教师应抓住这些机会引导学生进行习作练习。这样不但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生动、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四、 多方互动,引导学生在合作中练笔
练笔既是一种很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和过程。比如在教学中我经常开展“寻找最佳的开头方式”“交流最有趣的精彩细节”等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合作练笔的尝试,指导学生互写评语,互相批改,积极合作。我还通过接龙练笔、编手抄报的方法,促进小组内的合作。如“话题接龙”练笔,可以将班级分成几组,小组内根据给出的开头,接龙写下去。通过这些开放式的练笔训练,让学生在练笔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习作的快乐,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五、 坚持日记,指导学生在生活中练笔
对日记的要求从宽,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随时随地不拘形式地记下每天身边发生的事、看到的景,一种体验、一份收获。让学生明白日记就是自己的眼,日记就是自己的耳,日记就是自己的手,日记就是自己的心,日记本是自己心灵的倾听者,可以自由诉说,任意发挥。
引领学生进行多渠道练笔训练, 让学生走向社会,贴近生活,深入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才能使写作成为平常事而不觉得苦与难,才能使学生的文章闪现纯真、灵动的光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