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应是每一个孩子生活的一部分。.为孩子打开课外阅读之门,这是每一位语文老师的必修功课。
做榜样。孩子都很在意老师的行为,教师读书并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就能诱导孩子也跟着捧起书本。一个手不释卷的老师,必然会带出一批小书迷。语文老师的手提包里需时刻装着几本童话、小说、散文、诗歌……老师读书的身影便是学生的榜样。
润书香。老师在布置教室时,首先考虑的应是“文化内涵”,让教室飘逸着浓浓的书香。教室里要有读书栏:“好书推荐”“书海拾贝”“阅读成果”“我是书迷”等,图书角更是不能没有的。教室是学习的场所,是读书的地方,一定要让孩子浸润在书香里。
讲故事。语文老师一定要会讲故事,尤其是低年级语文老师,因为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听故事。在孩子亲近阅读之前,有趣、甜美的故事便是孩子课外阅读的种子。孩子读一年级刚接触拼音和汉字时,老师可以每天给孩子们讲一个故事。在孩子们能借助拼音阅读时,老师可以讲故事的开头,可以讲故事的结尾,把悬念和欲望留给孩子。在孩子们“饥渴”之时,把书推荐给他们,阅读效果必然是非常好的。想要推荐给孩子们阅读的书,老师事先要为孩子准备好每人一本。当孩子们读完一个故事,老师就要组织孩子们讲故事、说感受,以此来提高孩子们阅读的自觉性和成就感。为了培养孩子们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老师还需要和孩子们共同讨论故事中的一些问题。孩子们有疑问,孩子们希望知道的相关信息,老师可介绍一些资料或是在网站链接他们需要的知识。
导航台。学生课外阅读需要老师 “导航”。每个学期初,老师要和孩子共同制订课外阅读计划,首先让孩子在阅读的数量上有指标;其次是教会孩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阅读,教室的抽屉里、家庭的书桌里、外出时的背包里都必备有课外书,只要有空便捧起书来;再次是向孩子们推荐阅读书目,除了学校图书室每周一次的开放,还要布置孩子每学期至少进图书馆或书店5次;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给孩子课外阅读的方法——反复朗读、摘录精彩句段,在疑问或欣赏处做记号,写阅读感受……精读自己最喜欢或对自己最有影响力的一本书,浏览一些报刊杂志……把课外书中的语言、写作方法巧妙地运用于自己的习作……当然,老师的“导航”,一定要和孩子商量、切磋、交流,这样,孩子才愿意接受。
展示场。为了调动孩子阅读的兴致,享受阅读的快乐,老师要为孩子搭建展示的平台。我们学校每一个班级,都有孩子们读书成果的板块:“精彩句段共享”“我的读书体会”“读书笔记你来瞧”“我骄傲我是读书星”……每一个班级每一学期至少举行一次面向全校老师和学生的读书报告会。每一个教室里也都有读书公示栏,每一个孩子读完一本书,公示栏里就增添一颗红五星。这样的展示如磁场一般吸引着孩子们,是孩子们继续努力阅读的动力。
孩子的课外阅读,更多的是在家里进行的。但如今的家长,大多在乎孩子的学业成绩,对孩子阅读课外书持反感态度。因此,老师必须耐心地和家长沟通,让他们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为孩子在家里创造自由阅读的条件。
家长会。每学期,我们学校都分级部或分班级邀请家长来学校开课外阅读讲座,用古今中外杰出人物刻苦阅读的故事以及本校学生认真读书的事例打动家长;同时让家长看到孩子们课外阅读的成果:向家长展示一篇篇优秀的作文,一张张精美的手抄报,一封封情真意切的“给爸爸妈妈的信”……让家长了解课外阅读的巨大作用,重新审视课外阅读,并转而支持孩子阅读课外书。
致书信。老师们坚持每月给家长写一封信,告诉家长孩子的阅读近况以及因阅读而发生的变化,引导家长给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指导家长为孩子选购合适的课外书,劝勉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老师的苦心感动着家长,家长因此会努力给孩子创设一个轻松的课外阅读空间。
设专题。我们利用学校网站,设立“书香校园”专题,家长随时可看到:我们学校课外阅读的总体状况,自己孩子的主页,孩子在专题里留下的足迹,发表的习作,创作的诗歌、小说,孩子因阅读获得的荣誉称号,老师们关于课外阅读的见解或收获的成果……这个举措能够促使家长支持孩子的课外阅读。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天山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