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758

  

让语言文字变得鲜活

◇ 吴 季

  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和文本进行一次次生命的对话。感受文本里的世界,需要教师用各种办法去激活学生的思维,只有灵动着的思绪才能触摸到文本里的鲜活世界。我在执教《木兰从军》(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过程中,为成功导引,先后通过朗读、表演、观图等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感知、联想、情感去品味文字的意义、意味和意趣,从而让文字在学生脑海中变得鲜活。
  朗读,让文字鲜活
  〔片段一〕
  师: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木兰为什么要替父从军?
  (生自读课文后汇报)
  生:因为木兰的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所以木兰要替父从军。
  生:还因为木兰的弟弟年纪太小,不到当兵的年龄。
  生: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
  生:因为木兰觉得自己应该为国为家分忧。
  师:再读一读课文,你从木兰从军的原因中体会一下木兰是一位怎样的姑娘。
  (生再读课文后汇报)
  生:木兰非常爱自己的父亲和弟弟。
  生:木兰是一个尊老爱幼的人。
  生:木兰还是个爱祖国的人。
  生:木兰很勇敢。
  师:通过交流,相信大家一定更喜欢、敬佩木兰了。请你们再读一读课文,把你们对木兰的喜爱和敬佩之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生第三次读课文)
  〔解读〕
  有效的朗读是与文本对话的最简单直接的途径,也是让文字变得鲜活的前提。《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用内心去感知,甚至是投入到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中,和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鸣,就能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思想内容”。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需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读、自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朗读中触摸文字所要表现的鲜活的世界。
  表演,让文字鲜活
  〔片段二〕
  师:木兰看到征兵文书上父亲的名字后反复思考,决定替父从军,她会怎样去说服家人呢?由我来扮演木兰的家人,谁愿意扮演木兰,我们合作演一演?
  (师演木兰的父亲,一生演木兰)
  生:父亲,您的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就让女儿替您去当兵吧。
  师:你是个孝顺的孩子,但当兵打仗是男儿的事,军营里是不可以有女子出现的。
  生:我可以女扮男装。
  师:行军打仗非常艰苦,也很危险。战袍那么重,你怎么披得动?骏马那么高,你怎么跨得上?
  生:这些困难难道要让您去克服吗?您年老多病,弟弟还小,我怎么忍心让你们去?
  师:可是……
  生:让我去吧,我一定会为您争光,保卫我们的国家和人民。
  师:孩子,我不能看着你去送死啊!
  生:放心吧,我只要想到您和家人,我就会有勇气,我一定会活着回来的。
  师:做父亲的对不住你了,你去吧!
  〔解读〕
  如果简单地通过分析来理解文字,这样的阅读教学将变得沉闷、无趣,更不要谈感悟和走进作者的内心了。但表演给了学生灵动的条件,让文字“活”了起来。“演”,既是学生喜欢的形式,更是创造的过程。学生在表演中,会不知不觉地淡化学生意识、课堂意识、学习意识,而强化主体意识、生活意识、角色意识。当然,表演只是让文字鲜活的一种手段,需要教师当好演员,还需要引导不参加表演的学生认真观看、评价,以实现表演的价值,达到以“演”助读、以“评”助悟的目的,促进学生用心去阅读,用情去感悟。
  生活,让文字鲜活
  〔片段三〕
  师:木兰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可是一个大姑娘装扮成男人的样子,在军营中一呆就是十年,会有哪些不方便?
  生:她肯定没有办法洗澡。
  生:她也没有办法上厕所。
  生:她要一直模仿男人的声音说话。
  生:一开始时,她肯定跨不上骏马,拿不动兵器,甚至穿着盔甲都走不动路。
  师:看来,女扮男装还真不容易,更不要说是那么多年了,而且还立下了赫赫战功,可以看出什么?
  生:花木兰非常了不起。
  生:任何困难都不能动摇木兰为国为家分忧的决心。
  生:花木兰是一个很有毅力的人。
  〔解读〕
  文字是生活的记载,生活是文字鲜活的基础。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就能在心灵与生活的碰撞中,逼真地再现文字内在的世界。生活中,学生有了对“男”和“女”的粗浅的认识,就这粗浅的认识也足以帮助他们感悟到女扮男装的不容易。每个人的生活体验不一样,感悟自然不同,文字因为有了生活作为基础,随即拥有了生命的色彩。
  观画,让文字鲜活
  〔片段四〕
  师:木兰告别了亲人,开始了征战。仔细观看书中的第一幅插图,说说女英雄的样子。
  生:木兰一手提着长枪、一手紧紧地拽着缰绳,非常威武。
  生:花木兰的身后有一面印着“花”字的将军旗在迎风招展,她肯定已经是一位大将军了,真了不起。
  生:花木兰骑在高大的骏马上,很威风。
  生:她的表情很严肃,样子很英俊。
  师:花木兰威武的样子不仅仅表现在这幅插图中,读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你会有更加深刻的感受。
  (生读第3自然段)
  生:我仿佛真的看到和图上画得一样的花木兰了。
  生:我也好像真的看到一个英勇善战的花木兰了。
  〔解读〕
  阅读教学需要借助大量的形象思维的参与,需要还作者本身拥有的那部分有形的内心空间,这一点又是低年级学生的优势。因此,观看画面是一种让文字鲜活的很好的方法,而且引导学生将形象直观的画面转化为语言文字,能让学生在思维方式的“切换”、表达方式的改变中,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地领悟课文。“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多年征战、赫赫战功”等等充满豪气的语言文字对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有难度。如果简单地去理解文字,仅局限于分析的话,那么精彩的文字就失去了价值。由图到文,不但降低了理解的难度,而且赋予文字以鲜活的生命力,更利于学生把握。
  想象,让文字鲜活
  〔片段五〕
  师:在多年的征战中,木兰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能想象赫赫战功的背后,有过多少的危险吗?
  生:战场上,刀光剑影,木兰一定受过很多的伤。
  生:一定会有很多战士战死,会血流成河,很可怕。
  生:肯定还会遇到没有粮食吃的困难。
  生:木兰要奋力杀敌,否则就会被敌人杀死。
  师:胜利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这么多的困难和危险都被花木兰战胜了,你认为是什么支撑着花木兰?
  生:是为国为家分忧的勇气和决心。
  〔解读〕
  文字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必须借助想象和联想来实现对语言的感悟。因此,引导想象,才能让学生看文字的眼睛充满智慧,能把字看活,能在文字中观察、倾听、触摸、感知、领悟。当学生凭借着想象的翅膀让思绪飞扬在文字的另一个世界,跨越时空去神游,那么,文字就成了学生心灵深处美妙的画卷。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实验学校]

让语言文字变得鲜活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