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710

[ 宋福娥 文选 ]   

由莫言的成功反思语文教学

◇ 宋福娥

  让我们先来看一份莫言的简历:
  莫言,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小学五年级辍学后, 回乡务农近十年。197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81年开始创作。发表了《枯河》《秋水》《民间音乐》等作品。1985年以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轰动文坛,《红高粱》又获1985—1986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中国新一辈极具活力的作家之一,自八十年代起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代表作有《红高粱》《檀香刑》《透明的红萝卜》《丰乳肥臀》《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苔之歌》《十三步》《酒国》《食草家族》《红树林》《爆炸》《四十一炮》等。其中,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夺得“大家文学奖”,奖金达10万元人民币。目前,他的长篇小说《四十一炮》又获香港浸会大学文学院主办的第二届“红楼梦奖: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在文学界又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对高密人来说,莫言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人。作为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他能成为“中国新一辈极具活力的作家”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他的成功也颇耐人寻味。我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不能不对目前的语文教学进行一番深刻的反思:为什么我们高密人引以为骄傲的大作家莫言,偏偏只有小学文化程度?我们的语文教学又培养出了几个莫言?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是不是已经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纵观文坛,大多数作家的成功不是因为受过什么高深的教育,他们之所以能够创作出大量的文学精品,是因为他们博览群书。许多大作家一谈起之所以“成名成家”,无不同声答道,那是得益于孩提时期多看了几本书。曾经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写作经验,他也这样说,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著名评剧艺术家新凤霞从6岁开始学戏,没有上过学,但她写的文章却清新隽永(初中课本就选入了新凤霞的《傻二哥》一文),她完全是靠阅读名著而成为作家的。
  古人学诗提倡“功夫在诗外”,而我觉得提高语文整体文化素养“功夫”亦在课堂外,这个功夫便是课外阅读。书籍是真正的大学。书籍是全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是永不枯竭的智慧源泉。“浩瀚的书海,乃人类最伟大的创造品。人类所建造的事物,无能经久的:纪念碑会倾坍,国家会衰亡,文明会因古老而为人摈弃……但在书籍的领域中,有许多书卷,是看过这些兴亡盛衰,然而仍复存在,仍不衰老……”。(克拉伦士·礼)有人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著名文学家高尔基在谈到书籍对人类的作用时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也这样谈读书:“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这些论述都形象地指出了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以往,我们把语文教学视为单纯的语言技能训练,一学期学一本书,围绕二三十篇文章翻来覆去地讲、背、练,把名篇佳作肢解成破碎的字、词、句、段,语文教学变得狭窄、枯燥、无趣,让学生远离了文化的精髓,领略不到语言的魅力,因此学生丧失了语文学习的兴趣,这是语文教学的最大失败。
  教改以来,新的教学理念正在逐步影响着我们的课堂教学,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毋庸讳言,学生阅读量少仍然是困扰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每周只有短短两课时的课外阅读,怎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怎能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跨世纪人才?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回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对语文课来说,决不是可有可无的。”
  教育部新颁布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中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仅优秀诗文就推荐了80篇供学生课外背诵。
  对于小学生,教育部门首次规定:“二年级课外阅读不少于5万字”“三年级不少于15万字,四年级不少于30万字”“高年级课外阅读每学年不少于50万字,逐步培养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这些量化规定表明:教育领导机关已经把课外阅读放到重要位置上。
  “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长都来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吧。相信在大量的阅读中一定会产生很多像莫言这样“极具活力”的作家!
  [作者单位:山东省高密市夏庄镇至诚学校]

由莫言的成功反思语文教学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