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的《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与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实践研究》是苏州市“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践行叶老语文教育思想,领悟其精髓,并不断反思,这对促进教师专业的再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再提高,推进我校的语文创新教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 落实措施,践行叶老语文教育思想
1. 加强学习,理解内化。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依靠教师,学校要求教师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把教学的立足点转到指导学生、点拨学生上来,让学生发挥潜能,敢于动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为此,学校对所有教师进行形式多样的培训,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学习理论与付诸实践相结合,坚持个人自学与集中辅导相补充,坚持开设讲座与组织讨论、观摩、汇报相促进,坚持参与式培训与研讨式培训相统一。使教师在学习中接受新观念、新思想,并且能在教学中运用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和创新教育的理论,大胆实践研究。
2. 改进方法,优化课堂。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旧教学模式,采用开放型的新教学模式,即“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协商学习—意义建构”的模式,提出“课文自己学,问题自己解,难题大家攻”的口号,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与管理,提倡发现学习,注重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的训练,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辨别等方式,积极、主动、独立、深入地进行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开展教后反思活动,检查“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创新教育”落实情况,使其植根于语文课堂教学。
3. 动手实践,合作学习。实践是创新教育的核心,惟有实践,才有创新;脱离实践,就会扼杀创新。因此,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主动思考、认真分析、独立解决问题。坚持每天让学生实践,可以动口说,动手做等。此外还要求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学会与他人交流,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捕捉对方的新思想。在合作中,迸发创造的思想火花,品味成功的喜悦,激发创新的热情。教师要小心呵护学生的创新萌芽,培植学生的创造力。
4. 调整方向,弥补缺失。我们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调整偏离的方向,弥补研究中的缺失。自主识字上,要加强对高年级识字教学的研究,尽快编写一套具有系统性、科学性、趣味性的识字教学校本教材,各科目(阅读课、电脑课)和学生自主识字要紧密结合。对于阅读和作文,根据“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个最终目的,我们的教学研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让阅读成为学生个性化行为,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教师扮演好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采用强化预习、导思质疑、自主探究、启发创新等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并编写一套系统性的作文教学的教材。要尽可能考虑学生的层次性,时常对写作困难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感化,帮助他们克服懒惰和冷热病。在情感体验与口语交际训练上,教学设计应该准备详案,在情景的创设上既要适合学生,又要新颖时尚。同时,利用“一课三议、三课一评”的形式,举行“口语交际课”研讨活动,打破阅读教学几乎“一统天下”的不合理局面。
二、 反思提升,彰显语文创新教育成效
1. 领悟其精髓,善变自探,实践提升。教师对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和创新教育理论进行了再认识,确定了语文创新教育是一种主体性、研究性、整合性、个性化的智慧学习方式。三年多来,总体上完成了各阶段研究目标。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了。学生高举 “课文自己学,问题自己解,难题大家攻,争当学习小主人”的旗帜,运用“读、查、搜、思、疑”的预习方法,善变自探。教师以“质疑——探疑——释疑——练习——总结——再质疑” 教学模式,“既严格,又宽容,富有爱心”的待生之道,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学得轻松、扎实、有效,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养成了自觉阅读和自然交流的习惯。同时“情趣化,个性化”的创新作文教学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探索学生作文个性化的途径、方法及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总结了作文教学一般规律,丰富作文教学理论,优化作文教学模式。学生写作能力与个性发展水平均有所提高,在市、省、全国级报刊上发表和获奖的作文共有130多篇。研究中也提高了教师相应的教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有近50篇论文在《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上海教师》《辽宁教育》《黑龙江教育》《教育周刊》等报刊上发表、获奖。实验教师每学期在校、镇和市上了展示课和观摩课,课题组成员还上了4节课题中期汇报课。两位老师在苏州市“叶圣陶教育思想与新课程改革”优秀研究课评选中荣获二、三等奖。
2. 弘扬其思想,汇粹成果,发扬光大。《教育在线》和校园网站为学校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叶圣陶理论实践探讨平台,还为学生创新学习和习作展示提供指导。师生共写日记和随笔,丰富了师生教育实践和教育经验,收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每学期做好课题成果的总结,选择有代表性的课题成果在全校进行交流,以扩大影响力。课题组每月编印简报,每学期编印校刊,出版了论文集《回答未来的挑战》(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书,丰富了叶老的语文教育思想的内涵,使我校语文教育进入一个富有创造力的阶段。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