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800

  

作文教学不能“拔苗助长”

◇ 吉 斌

  翻开学生作文本,第一篇就深深地吸引了我。语言生动活泼,选材新颖别致,读了让人身临其境,忍俊不禁,真是一篇好作文。我毫不犹豫地在作文上写上一个大大的“优”字,并在作文末尾夸奖一番。我想这个中等学生能写出这么优秀的作文,这次习作肯定很成功,不禁一阵大喜。
  当我又翻开第二本,立刻傻眼了,怎么开头几乎一模一样?不过内容依然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这可是一个公认的不会写作的学生啊!这怎么可能呢?带着疑惑,我赶紧打开另外几本习作,开头大同小异,选材谋篇布局同样的精彩,我明白了。
  我找来了他们,他们无奈的回答验证了我的猜测:作文的“拿来”成分过多了。这次习作失败了,我的幸福指数一下子降到了“0”。
  坐在办公室里,我陷入了沉思。前一次习作的情景浮现在我的眼前。那是一篇写读后感或观后感的作文,普遍写得不全面、不深刻,我大发雷霆,全班批评,个别“辅导”,前前后后惩戒了一个星期,绝大多数学生都重写了。由于我过高的期望值,造成了学生一遇习作就心里发慌,不得不“铤而走险”。
  《拔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人人耳熟能详。然而,我今天不也在重演“拔苗助长”吗?
  小学生知识少,阅历少,不会写,认识浅,作文显得稚嫩是正常现象。然而,老师责令他们必须写出令老师满意的作文,这实在是不现实的事,于是,教师轻则狠训一顿,然后大刀阔斧地加以“斧正”,改得面目全非;重则撕去重写,反反复复,直到教师满意为止。长此以往,学生为教师而作,观脸色而写,何谈本真作文、快乐作文?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智力差异,尊重他们的能力差异,我们教师学会蹲下身子看学生,从学生的角度,用欣赏眼光评价学生,学会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待不同的学生,给他们自主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在成长中享受快乐。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溱东镇小学]

作文教学不能“拔苗助长”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