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培养学生语言分寸感,关键还是要多读、多揣摩。
第一,多读。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积淀一定的语感,就必须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例如《军神》一课,军神刘伯承坚韧不拔的超人意志主要通过沃克医生与刘伯承的对话表现出来。教师在教学时若能抓住人物对话,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朗读指导,那么,学生就一定能对文中的人物形象和品质有一个正确的把握。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左友仁在执教《诚实的珊迪》一文时,由于朗读指导得法,学生被文中的人物品德深深打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逐渐进入角色,朗读声情并茂,绘声绘色,有不少学生情不自禁地哭了,听课老师也被当时的课堂气氛深深地感染,不少人眼睛湿润了。
第二,多揣摩。要想正确深刻地领悟语感,就必须在读的基础上多揣摩,多思考。请阅读揣摩下面几段话:
① 王若飞轻蔑地对敌人说:“什么‘招’字,早从我的字典里抠掉了!”
② 江姐终于苏醒过来,她对难友们说:“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人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③ 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④ 当夏天来临时,海伦在盲哑学校的课程正好告一段落,她说话的能力也和一般人没有什么两样了。海伦回到家里大声喊道:“爸爸,妈妈,我回来了!”刹那间,爸爸和妈妈紧紧地抱住了海伦,流下了兴奋的泪水。
精读这几个片段,并仔细揣摩,不难悟出:片段①、②分别表现了王若飞、江姐忠于革命,坚贞不屈的革命气概;片段③表现了钱学森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而片段④中“爸爸,妈妈,我回来了!”看似一句极平常的话,却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情感。
总之,语言分寸感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长期坚持多读,多揣摩,方可奏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湖县城东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