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751

[ 李东伟 文选 ]   

刍议教师评语

◇ 李东伟

  让我们先来看看教师恨铁不成钢的几个案例吧。
  案例一:学生如期完成作业并上交,但因其书写不认真,不工整,卷面不整洁而遭到教师的批评。
  ——“你看看你的作业,成什么样子了!”
  ——“你怎么搞的?不是讲了好多遍吗?你没长脑子!”
  ——“去去去,撕了,重做!”
  ——“记住:下次再这样,就罚你!”
  案例二:当教师要求学生必须独立完成练习或测试时,有的学生往往抄袭或作弊。这时,教师大怒。
  ——“抄什么抄!你早干什么去啦?叫你平时不好好学习!”
  ——“现在慌了?早干什么的?活该!”
  ——“我看谁敢抄袭、作弊!只要发现,立刻做零分处理!”
  ——“你知道这叫什么吗?这叫小偷!人家偷的是东西,你偷的是别人的知识!”
  案例三:当老师让一些学习好的学生去帮助一些学习差的学生时,他们往往表现得很不情愿,教师的不满情绪再次跃然脸上。
  ——“你这孩子怎么这样自私!帮助别人一点,你还能有什么损失吗?”
  ——“让你帮助别人,说明你很出色,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机会的!”
  ——“你帮助了别人,等到你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别人才会愿意帮助你。所以帮别人就是帮自己。”
  诸如此类的评价语言,相信教师们并不陌生。
  教师在作以上评价时,相信都是站在对学生负责任的立场上的,但事与愿违,学生并不是很乐意接受教师的批评!即便接受,也多半是“阳奉阴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让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教师评语中所忽视的一些因素吧。
  其一,忽视了学生的积极因素,放大了消极因素。如案例一,虽然学生的作业质量不尽如人意,但至少他还是愿意做的,而且至少他还是做完了,只是做的质量不高,或达不到教师的要求。教师评语如果不能很有效地引导学生自觉改进作业质量,而是让学生产生一种抵触情绪,甚至连做都不做的话,那不适得其反了吗?在案例二中,每个学生在面对检测时,即便不想名列前茅,也没有一个人甘愿倒数第一!那些平日学习不努力的学生,也是注重个人测试成绩的。他们其实都很爱面子,都希望成绩好,教师却忽略了这一方面。虽然他们抄袭或作弊,但至少他们还愿意“动手”“动脑”去完成,如果他们连这些都懒得去做,教师又能如何呢?即便是采取最严厉的惩治手段或说出“侮辱人格”的话来,又能有多少效果?再如案例三,虽说学生有可能不情愿服从教师的安排,但毕竟还是照此去做了,由此可见学生对教师是尊敬的。但教师又是怎样对待学生的呢?教师不光无视学生的尊严,甚至还错误地给学生扣了个“自私”的帽子!欲速则不达,这样就忽视了学生自身的难言之隐,放大了“自私”面。教师认为学习好的学生帮教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正常的,根本没必要向他们解释,教师忽略了学生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对于一些学习好的学生而言,不是他们不愿帮助别人,而是因为他们发现,所帮助的同学掌握知识的速度慢,有的还很被动,收效不好!又耽误自己的学习、娱乐时间。而教师所作的一些评语过于主观、武断,把学生看得太幼稚,以为简单的说教就能让其接受,显然不合实际情况。
  其二,忽视了内因的作用,放大了外因的能量。案例一中,学生的真实心理是想快速地做完作业,可以获得更多的游戏、放松的时间;还有部分学生一直习惯这样做,从来没有意识到“书写漂亮”也是一种优秀的个人素质。再则,教师也没有让他们真正懂得:作业处理好,可以给自己换来更多的自由时间的道理。案例二中,学生的真实心理应该是很“爱面子”。教师没有让学生从心里意识到抄袭或作弊是一种“自我伤害”;只有独立去做,不论结果如何,都是个人努力的成果,智慧的结晶,都是值得表扬的!进而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看到自己的实力,并最终自己制止自己抄袭、作弊的行为。
  让我们开始学会尊重孩子吧!尊重他们的幼稚,尊重他们的情感,尊重他们的经历,尊重他们的体验。
  让我们开始学会赞赏孩子吧!赞赏他们的幼稚,赞赏他们的情感,赞赏他们的经历,赞赏他们的体验。
  让我们开始学会换位思考吧!替他们想想,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做?为什么他们不那样做?他们怎样才不会继续这样做?他们怎样才会做正确?
  让我们开始学会迂回说话吧!先肯定学生的可取之处,然后友好地说说他们的不足之处,和他们真诚交流。
  让我们鼓励学生吧,学会说这样的话:“你真棒!竟然能认识到了这些,相信你一定可以成功!”
  [作者单位:江苏省铜山县柳新实验小学]

刍议教师评语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