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长篇神话小说,塑造了神猴孙悟空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孙悟空“三借芭蕉扇”充分表现了他疾恶如仇、敢于斗争、不怕困难的性格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通过熟读课文,了解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经过,充分感受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学习孙悟空不怕困难、勇于斗争的精神。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课文中的“故意捶胸道”“可惜、可惜,怎么就把那宝贝给了猢狲”“真扇子你藏在哪儿了,仔细看管好,那猢狲变化多端,小心再给他骗了去”等语句反映了孙悟空的足智多谋。他一直在试探铁扇公主,但又不露出破绽,为了骗取铁扇公主的信任,故意表现出对“孙悟空”的不满。所有这些都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文本,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与作者进行对话,从而感受孙悟空这一光辉形象。
有一位老师在学生未接触文本时,就让学生看多媒体动画片,以多媒体课件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视觉、听觉感受来取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学生在交流时就不会抓住课文中的语句来分析孙悟空的形象,仅凭看动画的印象来分析,显然违背阅读教学的本意。多媒体固然为阅读教学增添了一些亮色,但是我们应当让学生更多地直面文本,在阅读文本中感知、品味、感悟、生情。
另一位老师教这篇课文时紧紧围绕“孙悟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这个话题来展开对话教学。在学生与文本对话时,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好,另一方面要求读出自己对孙悟空的独特感受。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感受孙悟空的形象。从这一教学片段中可以看出,学生真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孙悟空。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后再让学生看多媒体动画片,学生对孙悟空这一光辉形象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能大大增强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但也要冷静对待,要努力寻找其与教学需要的结合点,恰到好处地运用,该出手时再出手,那才叫好!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天山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