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798

[ 祝成荣 文选 ]   

孩子需要鼓励、理解

◇ 祝成荣

  鼓励,消融孩子心头坚冰。
  夏明辉同学,自进入我的视野起,便给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上课从不发言,该背诵的不背诵,该默写的不默写,课堂作业常常如泥牛入海,不见踪影,家庭作业更不必说。说实话,一段时间以后,我对他几乎失去了信心。
  一次偶然的事件竟然完全改变了他,变化之大令我震撼。那是一节早读课,在批改完前一天的听写词语的练习后,我十分生气。因为我发现几个学习很好的孩子成绩很不理想,相反我几乎不抱希望的夏明辉却大有进步,10个词语默对9个(后来知道他下了很大工夫,真可谓苍天不负有心人)。为了刺激一下那几位“优等生”,我特意安排了他们其中的一位与夏明辉 “同场竞技”。当我点名请夏明辉时,教室里顿时一阵窃笑,其意不言自明。结果呢,令孩子们大吃一惊:我在批评某些学习好的孩子身上的浮躁之气时,好好地表扬了夏明辉一番,指出这次听写词语他不但学得扎实,而且书写非常漂亮。夏明辉在同学们惊异的目光中微笑着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变化开始了,随后的课上,他竟然举手发言了,尽管声音小了些,但还是赢得了我和许多孩子的掌声。我又惊又喜,埋怨自己怎么到现在才发现他是如此可爱。是呀,这样的孩子太需要鼓励了,他们生活在那些“优等生”的阴影中,更需要得到平等和尊重。夏明辉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活泼开朗,成绩上升了,与同学的交往也融洽了。
  理解,宽容孩子的差异。
  蔡志城,头脑聪明,反应敏捷,上课发言积极,经常冷不丁地提出令老师意想不到的问题。可是不管在什么课上,他总是不停地做小动作,不是玩笔,就是玩其他小玩意儿,得意时,还常常在其前后左右“兴风作浪”。很显然,这与我们的班级授课时对孩子提出的整齐划一的纪律要求不相吻合,因此我在课堂上,经常“善意”地批评他。每当此时,我都能感觉到他在有所收敛时流露出的无奈和难受。渐渐地,我发现他上课走神的次数更多了,学习成绩也下降了。
  我开始思考:他为什么会这样?我该怎么办?我阅读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章节,了解了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人接受方式是不一样的,有人属视觉接受型,有人属听觉接受型,有人属动觉接受型,也有人属混合型。联想自己的做法,我不禁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整齐划一扼杀了多少孩子的个性啊,难怪外国课堂上孩子们自由自在。从那天开始,不管多忙,我每天都要抽出时间到孩子当中,与他们交流、玩耍,了解他们的性格喜好。除了通过接触增进师生感情外,我还公开在课堂上告诉孩子们:人们具有不同的认知方法,只要有助于注意力集中,我允许在课堂上显示个性。自此,尽管课堂上孩子们的姿态多了些,但我觉得他们的学习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景山小学]

孩子需要鼓励、理解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