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768

  

反思语文对话教学中的“热岛效应”

◇ 黄 鸽

  批阅学生的日记时,这样一段文字让我陷入了沉思:“今天,看电视时,电视上介绍什么‘热岛效应’。说城市的平均气温要比周围的乡村高,形成一个高温中心,就像一个个‘热岛’分布在乡村之中。这种冷热现象让我联想到昨天我们班的语文公开课,我觉得就是我们班的‘总导演’(语文老师)和‘四大天王’‘五朵金花’的一场超级表演秀。课后,老师还表扬我们,说我们表现很好,可我们觉得不过是那几个‘小明星’热情高涨罢了,而我们这些做观众的同学怎么能热得起来呢?”
  我佩服学生关于“热岛效应”的联想,更为学生日记中揭示的问题所震撼。的确,上公开课时为了“出彩”,我的眼睛集中在班级中那几个“明星学生”身上,因为我知道,无论我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他们总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课堂上的对话,因为有了他们的参与而出现了许多精彩的声音。很多听课老师也在评课时给予高度的评价,说学生侃侃而谈,出口不凡,课堂中的对话精彩纷呈。直到今天,我甚至还沉浸在所谓的对话高峰的体验中。读了学生的日记,始有醍醐灌顶之感,这是来自学生的最有深度的评课呀!
  为什么语文课堂中的对话教学会出现优秀学生唱戏其他学生听戏的“热岛效应”?静思默想,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师忽略了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没有真正做到“目中有人”,教师心中只注重教学流程的顺畅,忽视对话过程中学生的问题与困惑;教师没有真正做到“心中有生”,无暇顾及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解决语文课堂“热岛效应”刻不容缓,我们应多方入手,打破“热岛”的封闭空间,让对话教学走出“冷热不均”的尴尬境地。
  
  一、 为课堂开辟纯净的“绿色空间”——让教师走下自我的“舞台”
  
  要解决语文课堂中对话教学的“热岛效应”,教师在课堂上首先必须淡化自我,忘掉自我,走下表演的“舞台”。
  课堂上,教师和几个优秀学生一唱一和、对答如流的背后,实际上是以“教”为中心,实际上是对多数学生的遗忘。在几颗“明星”闪耀的星光下,是众多星星的黯淡。
  教师应该走下自我“舞台”,给需要帮助的孩子指点迷津,给需要鼓励的孩子一次轻轻的抚摩,给需要关爱的孩子一声小小的问候……当学生的学路滞后于教师的教路时,教师应点拨引导,放慢教学的节奏,让学生尽快赶上来;当学生学路顺畅时,教师要少讲精讲多点拔,让学生的身心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不用挖空心思地揣摩教师需要的答案,让孩子自由发表心底的声音;让所有的孩子都敢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意见,都能自信地说“我试试”。总而言之,语文教师要甘当绿叶衬鲜花,让学生走到前台来。
  
  二、 用“自然之风”为“热岛”降温——让课堂展现真实对话
  
  真实的语文课堂不应该像“综艺大观”“生活大舞台”那样令人眼花缭乱,有效的语文课堂也不需要接连不断的“亮点”和“花样”。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我们理当俯下身子聆听学生心底的声音,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困惑、迷惘,正是教学中最应关注的。
  语文课堂中,真实的声音才是最美的声音,平等的对话是最好的对话。思考问题时,学生思维敏捷是可喜的,但思维由阻塞不畅到豁然开朗的那份喜悦也是值得庆贺的;回答问题时,有的学生那份如飞瀑直泻而下,毫不拖泥带水的滔滔不绝令人欣喜,但有的学生那份心领神会而口不能言的感觉同样也是美妙的;发表见解时,能够丝丝入扣滴水不漏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能够磕磕绊绊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又何尝不是一道真实美丽的风景线?
  课堂上的对话不是一种声音的“独白”,不是少数声音的“附和”,而是由不同思想和观点碰撞的“交响”,这样课堂对话才会唱响促进学生发展的“同一首歌”。
  
  三、 积极营造“气候大环境”——让“热岛”不再成为“孤岛”
  
  很多谈话类电视节目中,主持人都注重“对话场”的营造,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普通百姓,他们都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我们的课堂教学也要努力营造“对话场”,让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在这师生共同营造的“对话场”中,在课堂上进行思想的沟通、观点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对话。
  当然在营造“对话场”时,要注意度的把握。首先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教师提出话题后,给足时间让学生思考。课堂看起来寂静无声,但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时有学生放飞的思维、尽情的遐想、精神的愉悦、恬静的陶醉……思考的时间不足,对话的质量就得不到保证,大部分学生的思维也会跟不上,结果必然是优秀学生唱戏,其他学生旁观。其次,话题的设计要注意把握度。话题要有吸引力、有弹性,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当这种碰撞形成多向、多维的网状、立体状的时候,课堂的场也就形成了。这种课堂,所有的学生思维都处于活跃状态,都在积极参与,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此外,对话过程中要调控注意度。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调控对话的节奏,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等一等”,乐于倾听,善于欣赏,宽容地对待同学的发言,在适当等待的过程中更缜密地思考,剔除浮躁;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扶一扶”,让他们在其他学生的鼓励与期待中,大胆参与讨论和交流。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步入发展的高地,领略无限风光,享受成长的欢乐。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竹箦中心小学]

反思语文对话教学中的“热岛效应”
目录